活宝(外一篇)
王德生
"活宝"是个文盲,他斗大的字识不了三升。他的记性特好,大有入耳不忘之能耐。一生编了不少打油诗、顺口溜、快板等。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他是位从未发表过一首诗的诗人。
"活宝"的真实姓名叫史文超,大概生于上个世纪三十年代。他生就的油腔滑调,有人送号"凉壶"、"神经"、"夸头"等等。虽说肯和老字号、小字辈们说笑逗趣,但在人品作风上都一尘不染。他是个红脸汉、直杠子。他认准的理儿,轻易无人驳得倒。
"活宝"叫顺了口。小字辈"宝爷"、"宝伯"的也叫着怪亲热。时间长了,人们似乎把他的真实姓名淡忘了。
那天"活宝"去街买了四包酱油。他掏出一张绿钞扭头就走。"大爷、还得找你四十八块钱哩!""活宝"双手接钱,随即念道:"不识字真作难,五十当做两元钱!这个闺女心肠好,她不收这昧心钱。奉劝都要学文化,才能不当睁眼瞎!“正在购物的男女老少听罢一齐鼓起掌来。
"文革"初期,"活宝"编了一首歌颂共产党和毛主席的顺口溜。"毛泽东真英明,创建工农子弟兵,打土豪闹革命,为救穷人去长征。小日本,瞎逞能,八年抗战成了功。老蒋拥兵八百万,顶不住老毛一炮轰!共产党,大救星,天安门前红旗升......"
"活宝"的侄媳妇不孝敬二老。他就亲自登门相劝。"做人要想好,必须行孝道。现在你是小,将来也会老。你待公婆好,儿媳待你好......"没等"活宝"刹闸(zha),侄媳连连求饶:"二叔你放心,今后我要不改错,你就到人场扬摆我好了。"
那年"活宝"的儿子从外边打工回来。他头留长发、脖挂项链,手戴戒指。身上穿的衣服样式怪异且不说,尽是胡里花哨的婆娘色。这下可揭了“活宝”的脑盖皮。儿子把许多孝敬父亲的物品放在桌子上,亲亲热热地叫了一声:"爹!"只顾抽旱烟的"活宝"装着没听见。"爹!"儿子的声控提高了七度。"咋呼啥?嗯?!我不聋!"儿子见爹怒动真格,倒有些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了。爹为啥冲我发这么大的火啊?儿子深知爹的牛脾气。三十六计,走为上策。他正想溜之大吉,却被爹狠狠地打了一巴掌,气色十足的念道:“你这孩子真日气,不知是男还是女?长发好像马尾巴,穿戴犹如送老衣......"儿子见爹愈说愈不像话,低着头,红着脸跑了出去。
"活宝"见农村变样农民过上了好日子,就编了一段快板:"富民政策像太阳,暖了人心热了庄。放牛娃骑上了摩托车、泥腿子办起了大工厂。看电视成了家常饭,机耕机播也平常。科技兴农农民富,粮多果多没处放。党的政策无限好,齐心合力奔小康......"
"活宝"以前自编的:"解放永宁城"、"八路军攻打包头寨"、"婚姻法真是好"、"三面红旗迎风飘"、"老来红"等等几十部创作已经鲜为人知了。
"活宝"是村子里的一台戏。他那开朗、洒脱、质朴、善良、睿智的性格给人们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印象。
继母
多雾的冬天,夜来的特别早。吃过晚饭,我和老伴围在火炉旁,与刚刚二岁的小孙女亚馨逗着玩。“馨馨,你长大待谁亲?”
“待爷爷亲!待奶奶亲!”她眨巴着一双机灵的小眼睛甜丝丝地说。她一扭头,看见墙上镜框里的相片问:“爷爷,那是谁?”
“那是你的老奶奶!”我的声有点凄怆。
“老奶奶!老奶奶!爷爷,老奶奶不答应。”
面对可爱而童稚的孙女,我激动得潸(shan)然泪下。
“爷爷哭了,爷爷哭了!”她用小手给我擦着热泪:“爷爷说的,好孩子不许哭,对吗?”老伴用手抹了一把自己的眼泪,抱起孙女串门儿去了。此时此刻,唯有老伴才最清楚我对继母的思念之情。
兵荒马乱的年,我是村里唯一的新生儿。在我10岁那年冬天,姐与我用哭声和泪水送走了多病的妈妈。妈用的棺木是白茬子的薄板,送老衣只有一件,是新买的苏缔。
我是伯(爸爸)的老生子。所以,头上留了个辫子和脖子上套了根长命圈。圈是布缉的,每年都要加一层新布。直到12岁时才把辫子圈去掉。恰巧是这年夏天,伯伯在众乡亲的解劝下,为了早日愈合我失去母亲的伤口,把贤淑仁慈的继母娶到家。
年我被保送到洛宁八中就学。当时正值三面红旗迎风飘扬的时代。不幸的是,伯伯被胃癌夺去了生命。当时我才15岁。
从此,我与继母相依为命,度过了13年艰难困苦的孤儿寡母生活。由于处在全民动手大炼钢铁的火红年代,村里吃上了大食堂。每顿大人们一瓢稀饭,我们半瓢;大人们一个馍4两,我们2两。每顿妈妈总把稠的舀进我的碗里,背着我喝稀汤。每周回家,妈妈总要我带上她舍不得吃的馍块,我望着她一天天消瘦的身影,让泪流进心里。
59年冬天,多病的姐姐因为是队长带头上了马营水库。由于长时间的劳累,姐姐病倒在山上。当妈妈得知此情之后,一整夜翻来覆去没合眼。第二天拂晓,她带上柿糠面饼和柿皮、柿瓣等上了马营水库,母女相见,抱头痛哭。后来听妈说,她回家时走岔了路,跌了两跤,手脸划破了几道血口。
冬夜,我最喜听那纺车的嗡嗡声。偶尔听不见了,扭头一瞧,妈妈一手握着纺车的把柄,一手捏着花捻儿睡着了。她睡得是那样的香甜,嘴边还挂着几许苦笑。可怜的妈妈替人纺线供着我上学。为了我能买件还算像样的新衣,妈妈卖了婆婆(外婆)赠给她的琥珀项链。
妈妈的脚小得令人难受。劳累一天的妈妈每到晚上,脚趾剜心似的疼痛难忍。我在家的时候,为了不影响我的夜间学习,她宁可疼得满头大汗,也咬紧牙关不呻吟半声。
九月是柿子收获的季节。妈妈一篓篓从老远老远的坟凹把柿子背回家。晚上,在豆大的煤油灯下旋柿饼。一次,她旋着旋着打起了呼噜。左手割了道口子,血把大襟布衫染红了一大片她也不知道。待我从同学家一回来,看她手指已不再出血,也不忍心叫醒妈妈。她实在太累太累了。我急忙把火盆里妈妈给我烧的暖脚石取出来,放进妈的被窝里。又往火盆里加了些木柴,将火盆移到妈妈的跟前......
年,我草率地结了婚。那是妈妈最最高兴的一天。我和妻子重重地给妈妈磕了三个响头后,正欲站起之时,妈妈抚着我的头说:“听你伯说,小时候你妈多病无乳养你,你这条命是由你三姑和村里七个奶奶及婶子们把你奶大的。今天,你把恩人们一个个请来好好地招待一番,以了却你伯的心愿。”说罢,她把那张红纸上写的名单递给了我......
年冬天,妈妈的身体一直欠佳。春节前夕,一生倍受艰辛,多灾多难的妈妈终于走完了痛苦人生的最后一步路。弥留之际,妈含泪对我说:“我对不住你们,为了我这孬身体,使你没能当空军,没能去公社工作,我对不住……"
追悼词是我泣血洒泪怀念母亲的心声。我两双儿女从我的哭诉中惊悉死去的并非是她们的亲奶奶时,一个个睁着不解的眼睛,摇着我的双臂:“伯伯,这不是真的!不是真的!你说呀!她就是我们的亲奶奶!”
我与王德生老师相识于年3月4日18名竹乡雅士在县城西花坛鸿源斋的一次文友聚会。是年3月31日,我在当时的县委机关报?新洛宁?上发一文评,文章牵扯李玉亭丶杨守智丶王德生丶王海峰丶叶照贤五位师友,该文开篇评说的就是王德生老师当时发表的两篇脍炙人口的散文?继母?、?活宝?。现特将当年的剪贴拍照存念。
王德生,七十五岁,老中医。已写诗词余首。其中词赋余首。分54册19个集子。诸如:百花集,百鸟集,百寺集。咏春集,夏心如火集,秋韵集,冬魂集。词赋集,德生验方集。放歌神灵寨集,哲理诗集,易相集,弈林漫步集等。
编辑制作:杨来治(河南洛阳)
随文随心,赠玫留香
赞赏
人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