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医创立一个方剂、也就是组织一个方剂时,各有自己不同的理解,有的根据自己对于中药的认识与经验,有的根据传统的性味归经。但有一点是不能忽视的,那就是在实践中不断充实和发展。
尽管各家学说似乎各有道理,但从组方原则来说,又有汗、吐、下、和、温、清、消、补”八法。在此基础上进行相应的君、臣、佐、使配伍。其中,又以“温、通、和、补”四法最为常用:
温:就是通过温中、祛寒、回阳、固本等方法,以驱散脏腑经络寒邪之邪。通:就是通过消坚散结、通气健络等方法,以疏通全身经脉,畅达气血周流,从而达到祛病强身之目的。和:即是用调和的方法祛除病邪。《黄帝内经》云:“气血失和,百病乃变化而生”。气血和,则身强体壮,气血失和,则体弱多病。补:是指通过滋养、补益人体脏腑虚弱、气血阴阳的方法,从而使人体整体功能增强,达到却病养生的目的。
那么,从这些组方原则来看,各有哪些代表方剂呢?
购买专栏解锁剩余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