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白癜风专家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bdf/<中医药在几千年抗疫防病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的《左传》《礼记》等著作中,就有了关于疫病的记载,并已认识到疫病的发生与气候反常有密切关系。在《黄帝内经》中对疫病有了进一步认识,《素问·刺法论》:“余闻五疫之至,皆相染易,无问大小,病状相似,不施救疗,如何可得不相移易者?岐伯曰:不相染者,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避其毒气。”形象地记述了疫病的强烈传染性,还强调了“固护正气”、“避其毒气”,以预防为主的思想。历代医家均有对疫病的研究和著述,在东汉张仲景所著的《伤寒杂病论》中记载了许多抗疫防病的有效方法,隋代巢元方《诸病源候论》中载有时气病、疫疠病等的专论,唐代孙思邈《千金要方》收载“辟疫气”、“辟温气”、“辟温疫气”方剂36首,并主张通过内服药物、环境消毒等方法预防疫病。明清时期温病学说兴起,涌现出吴又可、叶天士、吴鞠通、王孟英等温病大家,将外感病中具有强烈传染性、流行性者归于温病,并著述了《温疫论》《温病条辨》《温热经纬》等多部温病学著作,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医疫病理论与实践。这些理论、方法和方药对指导中医药防治疫病发挥了重要作用,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来源:山西省中医药管理局
山西中医药大学
长按
转载请注明:http://www.ziqiangbuxi.net/zyzx/109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