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是最笨的学生,却缔造了年长盛不衰的大家族
一个人阅读什么,可以看出他的品味
中国式父母:付出多少都不够?真的够了
为自己的成长而工作,这才是我们所有努力最核心的前提。
作者:傅盛,来源:盛盛GO(ID:fstalk),经授权发布
时间是年轻人最大的资源。
在座各位都是硕士博士,学历都比我高。
但我认为,比学历更重要的就是时间。
不管是本科还是博士,学霸还是学渣,进入工作后,所有人都会重新回到同一个起跑线。
因为,读大学也就四年,硕士博士多几年,而你工作,可能要40年甚至更多。
正是这40年,让你们的成就,有了天壤之别。
今天,这将是在座各位的第一份工作。
如此重要的一个人生节点上,我为你们准备了几个成长关键词。
第一个关键词是:目标和梦想我近距离接触过很多大牛,他们风格迥异,各有不同。
有的人特别聪明,比如周鸿祎,思维运转极快;
有的人跟你连续开会到凌晨还思维高速运转,比如雷军;
还有的人说起来话来,总觉得一个字一个字往外蹦,比如马化腾;
而李彦宏,基本上就不怎么说话。
但他们有一些共同点,其中特别大的一个共同点就是目标感。
这些人都是目标感极强的人。
我看过很多聪明人,最终成就一般。
为什么呢?
很重要一点,就是他们觉得生活就这么回事,活好当下就行了。
其实不是这样。很早去树立一个目标,非常非常重要。
这个目标不够清晰,都没关系,只要有一个大的方向,大概的愿景,它就会像灯塔一样,在波涛汹涌又无边无际的大海上,告诉你要往哪儿走。
我第一次接触互联网是在一家公司叫,笔试时有一道题问我,五年之内想成为什么人。我写,我想成为CEO。
HR看到这个回答时,就问我,你知道CEO是干嘛的吗?
我说我不知道。我就是觉得自己可以做管理。后来,虽然时间比五年长了一点,但今天,我也算是成了一个CEO。
说到梦想和目标,一定绕不开美国。回想,我这一代接受的教育,从来都是“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只要你努力就能成功。
可我第一次去美国,就觉得不是这样。站在斯坦福的草坪前,我就想,他们环境又好,又可经常休假,每天都在跑步,最后天天说我们抄袭他,这不公平啊。
可我又无从反驳。因为,很多伟大的创新确实都从他们那里来的。
后来我想,核心问题可能在目标。想象一下,一百多年前,自由女神像刚刚建好,如果你在船上远远望见一个巨大的象征着自由的雕像缓缓放大时,你一定能感受到这片土地对梦想的推崇。它是多么支持你去树立自己的人生目标。
前几天,猎豹办了一场日本网红聚会。有两个美国网红专门赶来助阵。他们自己写歌,弹奏,然后演唱。
美国有大量这样的人。他们连机票都买不起,但他们也不太在乎。他们只有一个追求,就是让自己变得不一样。
也是那一刻,所以我开始重新思考我们中国那套只强调勤奋和努力的思维体系。
虽然当初猎豹也很小,没有任何国际业务,我自己也毫无海外背景,但我们那时候就敢思考,能不能做成一家全球化的公司。
我想说明什么呢?
一个人先要有一个大的目标,才有机会靠近这个目标。所谓,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
我们整个教育特别缺的就是目标感和人生梦想的教育。
我们所有的教育都是技能教育。发张答题卡,谁填得好,谁是优秀学生。
从来没人教过你,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或怎么去给自己树立目标感。
技能教育是不会告诉你,如何在一个开放的环境下去寻找自己,去给自己设定一个题目的能力。这跟答题的难度完全不一样。
我们老是嘲笑美国人数学基本功那么差,但为什么最好的数学家诞生在美国呢?
因为,他们没把技能放在第一位,而是把兴趣和目标放在第一位。
很多人常说,全民基础数学能力,中国人比美国人强。但我们忽略了,我们实行的是强化教育。
而在美国,如果一个学生对数学很感兴趣,中学就有可能接受比本科还要深得多的数学教育。如果这是他的目标。
我们双方整个教育体系相差很大,核心就在于他们特别重视培养寻找目标的能力。
我们经常说,扎克伯格大学辍学了,比尔盖茨大学辍学了,乔布斯大学也辍学了,好像只有辍学的人才能创业成功。
但你不知道的是,人家在中学接受的教育,可能很多层面上已经超越我们的本科教育了。
我想表达的是,今天我们接受的教育,本质都是技能教育,都是在封闭领域中完成一道题的解答的能力。
但在一个开放的世界里,去找到自己的目标,才是真正能让你受益一生的能力。
当然,也要相信时势造英雄,机会很重要,没有错。但抓住机会的人,目标感一定特别强。
第二个关键词是:原则给自己设立一些基本行事原则是件很重要的事情。
巴菲特有一个合作伙伴叫芒格,他的名气在中国不如巴菲特大,但他在投资界有巨大影响,也是巴菲特非常强悍的合作伙伴。
芒格曾说,其实我能够做到这些成就无非就是:
第一,找到一些基本原则;
第二,按照这些基本原则去严格做事。
举个例子。我最近认识了一个创业者,美团第十号员工,他创办了水滴互助。现在已经是互联网保险行业增长速度最快的项目了。
他说,自己在大学时就树立了目标,以后一定要去创业。但他认为,凭他毕业时的能力,做不成的。他必须加入一个牛的团队去学习。
于是他想尽办法最后进了美团,进去后,玩儿命工作,后来成为美团最年轻的大区经理。
不巧的是,美团从阿里挖来了一个COO。观察他的工作一段时间后,给出他两个选择:要么平移去非核心部门,要么连降两级向他之前的下属汇报。你们知道他选择了什么吗?连降两级。
我问他原因,他说,他的原则就是为创业去学习经验,去磨炼能力。
这个COO说得对,我的业绩靠的是个人拼命,而不是靠团队组织,所以,他宁可去学习管理能力,而不是躲避委屈。这就是尊崇原则。
我自己也在很早的时候就开始树立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