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中医
心
理
学
中医也有心理学?
是的,中医认为情绪过度变化可以引起疾病,但可以利用情志相胜理论来治疗疾病。
中医情志疗法是一门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医学心理学,它反映了古代医学家们独特的思维和辨治观,是经典理论和临证经验的完美结合。
中医所说的“七情”指喜、忍、忧、思、悲、恐、惊七种情绪。在五行学说的影响下,《内经》将七情归纳为喜、怒、忧、思、恐“五志”。“情志”即是对七情五志的简称,相当于现代心理学中的情绪情感。情志相胜疗法,就是根据五行相克的理论,利用一种或多种情绪去调节、控制、克服另外一种或多种不良情绪的心理疗法。《内经》指出:悲胜怒,喜胜悲,恐胜喜,怒胜思,思胜恐。
壹
怒胜思疗法
就是利用愤怒情绪来克制过度思虑。名医华佗善于出其不意地使用情志相胜疗法。《独异志》载,华佗用书信指责痛骂郡守,令郡守恼得“吐黑血升余”。黑血排出体外,疾病也就座愈了。贰
思胜恐疗法
金元时期有位叫张子和的名医,曾治一女病人。该妇人夜宿客栈时,遇盗贼抢劫而受惊过度,从床上摔下。此后,只要听见有一点响声,便会惊倒,不省人事。用各种药物治疗一年多而不见效。张予和认定其为惊恐所伤,叫来两个侍女。抓住病人的两手,按在高椅上,面前放置一小茶几,说句请看这里”,便用木块猛击小茶几,病人大惊,张予和忙解释:“我用木块击茶几。有什么可惊慌的呢?”待她稍平静后,又击,惊恐就轻缓些了。重复三五次以后又用木杖击门。进一步叫人在她背后敲击窗户,病人逐渐变得安定。晚上又叫人敲她的窗子,病人不再晕倒。几天之后,妇人即使听到打雷也不惊惧了。叁
恐胜喜疗法
《续名医类案》载,李其性的父亲因儿子考中进士等喜事而患笑病、日夜大笑不止10余年。太医叫李的家人假称李其子己死。病人听说儿子死了,“恸绝几殒。如是者十日,病渐瘳”。《洄溪医书》载,徐大椿治疗一位“大喜仿心”的新中状元,恐吓病人患了不治之症。肆
喜胜忧疗法
愉快、喜悦的情绪可以驱散忧愁苦闷的情绪。《医苑典故趣谈》载,清朝一位巡抚郁郁寡欢,家人请来名医为其治病,名医沉思良久,诊断的结果说巡抚患了“月经不调”。巡抚认为这个诊断荒唐可笑,一想起名医的诊断就大笑不止,于是心情逐渐好转。伍
忧胜怒疗法
悲痛、忧愁情绪可以控制、克服愤怒情绪。《景活全书》就两个女人发生口角后,姬“叫跳散赖”,大怒装死。张景岳对装死的姬说,要对她进行令人痛苦且有损容颜的火灸。燕姬感到悲伤,便结束了“气厥若死”的装病行为。在现代临床和生活中,可以利用情志之间彼此相克的道理,以减轻疾病症状,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资料:健康松江
原标题:《喜怒哀乐皆是药!原来中医也有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