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宝国、许晴主演的《老中医》
八点零六分
央视黄金时间播出
戏里戏外感受一下
传统中医大家
在那个年代的风骨
韩国屈指可数的一位女官
都可以拍成史诗
《大长今》
中国泱泱几千年
名医仁杰民族英雄辈出
随便提取一个素材人物
都是响当当的
翁泉海在电视剧中
是孟河学派传人
孟河是江苏一个小地方
却在清末以后
诞生名医无数
而翁泉海的原型
就是中医界大咖
丁甘仁
丁甘仁6岁读私塾
12岁辍学跟师学艺
吃尽人间学徒苦
心中依旧有日月
20岁开始行医
第一站选择苏州
在苏州因医疗事故
大大挫败了进取的锐气
调整状态后
居然选择了难度更大
名医荟萃的
上海滩
在上海滩多遇贵人
加之药到病除
又成功治愈
上海滩万例猩红热传染病
医德与技术齐飞
一帆风顺的成了
冉冉升起的巨星
西学东渐的风呼啸而来
国人还在不断质疑
是中国的汉字
制约了中国的发展
还是千年的中医
导致了中国的落后
一辈子行医的丁甘仁
似乎想要做些什么
52的他开办上海中医专门学校
医院
均设有病房药房门诊
供学员实习所学
54岁创办上海国医学会
看一辈子病
很容易
把祖师爷留下的宝贝
传承下去
给中医正名
是艰难的
也是后代众多徒子徒孙
难以企及的高度
那个年代的上海滩
全面西化
纸醉金迷
屁股坐稳板凳
给子孙后代留守福荫
不是一般人能做下来的
压力多大呢
我们就吹哈龙门阵
摆谈一下这位
名医大咖
留在史书上
磨灭不去的一段佳话
医院成立的当晚
一个洋人大夫
当晚挑衅丁甘仁
中医不中意
中医不能治病
当时的那个洋人大夫
和当今的某些跳梁小丑
如出一辙
不知谁给的优越感
攻击中医提高荷尔蒙分泌
丁甘仁以其人之道
还治其人之身
“西医戏医而已”
都是有头有脸的人物
又是在开业晚宴上
丁甘仁和洋大夫
吸引了所有宾客的眼球
怎么办?
打擂台吧
洋大夫又开始展现西方人
不稳定的荷尔蒙
要求决斗分胜负
失败者滚出上海滩
丁甘仁应战
中西医历史上第一场民间战斗
被写入了史册
医院
丁甘仁和洋大夫
随机选取一名伤寒病人
20天之内
先治好者胜出
那个年代
中医和西医对伤寒
这种传染病
都还没有清晰的认知
医院院长
以上帝的名义赌咒发誓
该比赛绝对公平
接受全程监督
结果是什么
丁甘仁的病人吃中药一周
病情开始明显好转
十天可以下床走动
医院门迎接主治医
丁甘仁先生
而那个没学过中华文化
不懂谦虚与中庸的洋大夫呢
他的病人可惨了
20天治疗
屁都不打一个
(重庆方言,意思是没反应)
羞愧难当
不敢参加擂台闭幕式
但是还是脸皮够厚
居然没有羞愧自杀
要知道
人活一口气树要一张皮嘛
医院院长面对各方媒体
宣布丁甘仁代表中医获胜
有史料记载的第一次中西医结合大战
以洋大夫的惨败而告终
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
殖民与被殖民
政权的你挣我夺之下
一个中医
成为了这场较量的焦点
一辈子挣的脸
身后无数的同门的期盼
中国人丢人丢到姥姥家的时候
还能争口尊严
用务实的态度
留下永不磨灭的事实
做中医做到这个份上
也是没谁啦
丁甘仁老先生
用他一辈子的奋斗
一辈子的脚踏实地
展示了正统中医人
务实进取的风骨
心怀民族的气节
就像丁老写给学校的校训一样
学贵于精
勤奋治学
诚信待人
笃志不渝
时至今日,前沿医学顶尖领域,都认识到,无论中医西医,对于人体的探索都还停留在摸索阶段,本文谨代表作者观点:
中西医治疗是不同方式的殊途同归,中医与西医都有临床不同的优势,当今历史原因,导致当代中医基本丧失了治疗危急重症的机会,我辈中医人不要忘记,中医曾经一样可以治疗传染病、急腹症。待主流医学遇到瓶颈要回头看时,希望下一个丁甘仁正好站在那里,不离不弃。
如果你身边有中医转发给你的朋友吧
逊明妈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