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潘德孚(–),民间知名老中医,执业中医师,中国人体科学研究专业委员会特聘高级顾问,“天下无癌论”的最早提出者。
本文摘自《没有治不好的病,只有没本领的医生》,主编:高浩宇。该书是潘老所有的文章集锦,经授权连载。
续:
谈谈中医复兴的“瓶颈”(1)
谈谈中医复兴的“瓶颈”(2)
谈谈中医复兴的“瓶颈”(3)
西方的医疗管理权力管死了中医
如果没有化学药品,就没有西医内科。化学药品还只有年的历史。也就是说,西医是靠化学药品起家的。治所有的内科病,西医用了不到年的时间。这是“秒光年”的速度。
治病,没有那么简单,上海有个老中医叫孙起元。年轻时患重病在上海西医治疗无效后,被名中医恽铁樵治愈,这才觉得中医学的博大精深。解放前他大学毕业在交通界工作,业余从事中医的研究。60医院配合西医化疗治白血病10年,观察无一例获救。即使这样一无所获,迄今为止的西医治白血病,仍然是老办法我行我素,没一点改进迹象(这说明医学医疗方法的改变之困难。只一种白血病,尚且如此,现在西医的病竟有六十万种之多)。后来孙老独自治白血病,却治好了许多人。(请阅《白血病人将获救》,台湾三友图书公司印行)书中病例都有二三十年的追踪。这说明,治病需要一个长期的追踪观察过程。一个病的治疗,一种疗法的实施,成功或不成功,都需要多年的追踪观察。所以,医学是门学问,是一套知识体系,不可能用几百年或一千年的时间完成得了的。而且,它还必须是开放的,不断增添新的知识。
孙起元先生是上海人,治病的经验是上海的经验,在上海不能出版这种治白血病的经验著作,却要由台湾来出版。医学经验的积累是一代代来的。中医被管得不能积累经验,这是什么道理?家里有人得白血病,送医院就可能倾家荡产还不够,你现在说能治,医院不是没了生意吗?因此,有权力的就不让出书。虽然没明讲,出版不了才会在台湾印刷。
阅西方的医学史的记录,他们在公元前年的美索不达美亚那个时代,已经有了管理医疗纠纷的法律:“那些对医学史特别有意义的法律——关于外科医生、兽医、女助产士、奶妈的法律,也根据法律来处理伤害罪。其中有九个段落规定了医疗费的管理以及关于病人的地位、适当的收费和处罚关系的详细阐述……”这说明西方的政权,早就将医学管理起来了。因此,政权更迭,也会影响医学的变化。我相信西方与东方,一定也有同样长的文化历史。他们积累不起系统的医疗实践资料,完不成医疗经验向医学系统理论的转变,一定与他们的文化历史有关。
西方医学无法积累,也就是他们的医疗实践,积累不起成为医学理论,道理就在于政权经常变更,掌权者制订法律都往自己有利的方面靠,影响了医学的自然积累。因此,医学就停留在疗法阶段,无法上升为理论。可见,政权的不干涉是医学自由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
美国的FDA承认现代医学只是一种对抗疗法。对抗疗法的意思就是视疾病为敌人,非消灭它不行。从古代巫师到现代医学,这种看法没有变更,这就说明西方医学没有进步。古代巫师认为疾病是魔鬼缠身,只有把病人吊起来鞭打驱赶魔鬼,与现代医学治癌用化疗药物杀死癌细胞治癌不是如出一辙吗?中世纪的西方医圣盖伦,认为发热是血中有毒素,采用放血退热法就延传了两千多年,直至阿司匹灵研制成功才放弃,很多人因放血而死。近代最厉害的一次是年的西班牙大流感,死亡者达~万人。所以,医学如果只停留在疗法上不得上升为理论,那么,以行政命令强行实施,那必然是一场灾难。
复兴中医,从孩子抓起
中医所好现在还没有被完全消灭,这才可谈复兴。现在看看有点复兴的希望了,但却又遇到一个坚硬、狭窄的“瓶颈”通不过去,这是什么道理?我们应该就与看病一样要找出生病的原因。
现在觉得中医复医院看病的贵族化吗?是老中医权利太大了吗?是中医研究上的不足吗?是正规中医与民间中医的矛盾吗……我觉得都象题外话,一点也抓不住问题的核心。既谈中医复兴,就应该先知道中医如何被灭,如果不知道这个被灭的原因,也就没法谈复兴。
中医原来是主流医学。西医学是随着传教士和西方枪炮声而来后,中医便被迫退位。刚解放的时候中医与西医从数字上说还差不多,王斌当了部领导后形势大变。后来,王斌的施政纲领因毛泽东反对没直接贯彻,但西医上升的形势和基础早已形成大格局。所以,毛泽东撤了王斌,也救不了中医被边缘化的命运。这是因为整个文化界思想界全向西方倒了。所以,想要复兴中医,还得找文化的根子,要复兴,先兴文化思想。全国各地有许多地方的幼儿教育《读三字》,背《千字文》、《论语》、《内经》,反正离经叛道了,不受教育部门的欢迎,是好是坏很难说,几十年后才知道。
不过,这么做对发展中医是有利的。发展中医,需要一大批有古文做基础的学子做后盾。中医学是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不懂古文,很难学会做一个好中医的。古人说:“不为良相,则为良医。”说明古代人对自己的一生,也有个规划,有了文化的人,考不上做官的,就立志做中医。说明有了古文化,学中医就比较方便。这是什么道理?古文中有中医的常识,或者与中医有关的哲理。
抢救老中医是关键
全国真正按辨证论治而不是按病名治疗的老中医已经不多了。我说按病名治病有似刻舟求剑。因为,疾病是动态的,日夜在变化的,只有辨证论治才符合疾病的动态性原理,也符合医疗的个体化原则。按病名治病是千人一方,不承认生命的个体特异性。个体特异性的意思是认为任何不同的人,都是根据自己的抗病能力与疾病周旋,其所表现的症状都不一样。辨证论治就是根据这些表现的不一样而进行治疗。因此,中医能治所有的病。
我有个姓朱的患者,开始时,他看到我在报纸上发表的治愈青光眼的故事,打电话给他在深圳的患青光眼的外甥,叫他来温州治疗,我大概只诊治四五次,外甥来看青光眼好了,后来孩子发烧,带孩子来看了,之后,从此医院输液了。我的患者很多都是一家人来看的,本来毫不相识的,再后来连婆婆、丈夫也来了。她是江西人,江西有两姐姐,一个得肾炎,一个是失眠,都被她带来看过,也许是我的手气好,吃的中医都有效。有一次,她父亲来温州,左脚肿胀。我用针刺脚腿小静脉放血,开了活血祛瘀的药方,也好了。另有个姐姐患腱鞘囊肿,医生叫她做手术,因为害怕,就拒绝了。我只是在肿处用米粒大的艾绒灸了一炷,一周后消失了。此方法已治愈好几个人了。实际只需要用眼睛瞧瞧就马上学会,远胜外科刀,既方便、又省钱。中央保健局的专家赵霖,带夫人来温州正好看到我用这简单的米粒灸治好一个发痛风的患者,也说自己有腱鞘囊肿,便灸一下,一星期后也消失了。问我这是什么方法,我说叫阿是疗法。我用这疗法治痛风、风湿痛、网球炎、关节炎、类风湿、腱鞘囊肿骨膜炎、强直性脊椎炎等,已经有不少人了。要是问:中医究竟是用什么方法治病的?我认为,中医是利用生命的自愈能力治病的,就这么简单。不管什么病,人的生命也同时在抵抗疾病,医生只是帮对了忙。
以上所述,只是说明一个老中医的治疗能力,医院的所有科室?道理就在于不拘泥于疗法,年龄高,阅历丰,见识经验多,没有专业的约束;另外还有一个根本与西医不同的指导思想:医生的责任是治好病,不是只要卖出药,或者赚到检查仪器的钱。
现在的老中医,有的因受西医的影响,也用病名治病了,变成半中半西了。有的为了生活,或为了赚更多的钱,用西药比用中药更多,辨证论治生疏了。有的为了省脑筋,也用西医的诊断仪器了,他们根本想不到这样无异乎自我消灭。因为西医治疗与仪器检查(诊断)“分家”——诊断不影响治疗。诊断只是为得到一个搪塞病人的病名,或者推给外科手术做依据,而治疗仍然是与症状“对抗”。这些做法,都是使真正的老中医遗留不多的原因。而且,在老中医中,有的有保守思想,不愿意公开招徒;有的有秘方而不愿外传;有的怕暴露自己的弱点……等。
因此,为了免使中医学后继乏人,我率先表态愿意公开自己的一切,毫不保留地传授任何人。而且,我认为利用现代科技设备,把一个老中医变成千万个老中医。如果有哪位企业家愿意无偿投资添置设备,将我的治疗实践公之于世,使现在中医学院的学子直接观看一个老中医治疗实践中的方法和疗效,本人必积极配合做好这一永垂万世的事业。我相信只要老中医们一致努力,中医必将迅速摆脱“瓶颈”,迅速壮大。中医学必将普及世界,成为世界的主流医学!
复兴中医,关键在政策一碗水端平
以下所说,只是笔者个人设想,应该不应该做,那是政治家的事。
一、政策待遇
一碗水端平:我们认为医学乃是生生之道,是救助生命、维护健康之明学。不论按照医学的本原意义,还是遵照宪法的条文规定,在中国,传统医学(中医和各民族医学)与西医必须实行完全、彻底的平等政策待遇:一碗水端平。
二、制度设计:一律无为而治
1、撤销卫生部,划归环境保护部卫生局,专管环境卫生事务和领导国内西医的有关事宜。
2、取消中西医结合政策和制度,制定医事法,侧重于:
(1)划清中西医学界限,中西医必须各自固守自己的医事范围,不得超越。中西医治疗实践中可以互相配合,但是在医学学术上绝对不能相互混淆。
(2)医疗事故的处理法律条文,法院设立医事法庭,独立执法,专门受理医疗纠纷案件。
3、让医学医事回归自然社会本位,国家不再统制医学医事,不拨款,不扶持,医院房地产收归国有,医院可以实行租用,医院自筹自办,自负盈亏。
4、取消医保制度,就医者医疗费用一律自掏腰包。贫困者的医疗费用,可以向社会公益机构、慈善机构或个人申请补助。
5、国家对中西医施行不偏不倚的放任自律政策。有关医务事宜一应由就医者自己选择。中西医可以自办行业协会、学术团体。
6、开放医学出版自由,让中西医学各自出版报刊和书籍,国家不予干预。
7、一切公共媒体不得刊登医学医药广告。
8、中西医学学校一律由中西医各自筹办各自招生,国家一律不予扶持。原有的大专医学院校校产通过拍卖,交由得主自行处理。原有的教职员工实行分流处理,所剩下的没有着落者,可以作为退职处理,发给生活费工资。
9、取消医务人员的职称制度,医事法中对医生的称呼一律改为医工。作为过渡,原有的有职称人员由国家制定分流方案之后,所剩下的没有着落者,可以作为退职处理,发给中级生活费工资。
10、中小学教育中增添民族医学(主要是中医学)内容,起码与西医学内容平衡。中小学课本中有关医学的内容必须标明属于何种医学,是西医,还是中医、藏医、蒙医….
11、所有以上这些条款必须全部写入医事法。
三.中医内部问题:正本清源回归大道
1、道:溯洄流之,开展上溯上古中华无神论思想(山海经等),发越形而上元气全息生成论哲学,易经、道德经、内经三大经典大学习运动(永续性运动而非瞬间性活动),重新确立东方思想体系。
2、学:确定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为中医四大经典,为医者必须终身学习,坚定中医学术思想。
3、术:确定辨证论治为医术治疗方略。
4、技:确定针灸、方证为主要医技形态。
1、明确认识西方形而下原子还原构成论乃是与东方元气有序全息生成论相互对待的哲学思想体系,二者高下有别,不可抑高就下,误导视听,误入歧途。
2、确立东方明学乃是与西方科学分属于各自哲学体系的学术体系。二者的思想方法、观察思路、思维逻辑、学术取向大异其趣,不可同日而语,可以和而不同,和平共处,各自独立发展,不可就一而害两。
3、清理清除百年以来特别是近六七十年来科学化现代化污染在中医界的恶劣影响,从思想、理论到教、学、研,从管理到临证,进行一次全面、彻底的清理、清算和清除运动。
4、成立中医同业协会,负责医工队伍的申报定级事宜和人才培养的规划路线模式,实现独立自主,无为而治。
5、选派中医老、中、青和学(院)、个(体)、草(根)代表参与医事法起草工作。
1、以位国家级名老中医为骨干,期以十年,每人带5个学生为限,以师带徒方式培养2个学术继承人。以0位各地优秀中医为老师,各带5个学生,限在5年之内,以师带徒方式培养个中级临床中医。各地个体草根中医可以不受限制地各自带徒培养自己的学生,估计在5年之内可望达到数万之众。
2、提倡一技之长者或家传或授徒,把方技传给下一代。成绩突出者由同业协会授予奖励。
(全文完)
作者简介
潘德孚(–),民间知名老中医,执业中医师,中国人体科学研究专业委员会特聘高级顾问,“天下无癌论”的最早提出者。
年出生于温州,年自学中医,先后师从温州名老中医方鼎如、胡天游、谷振声三位中医名家,专于学,勤于医,敏悟慧思,术业日精,尽得诸师之所长。行医50年,活人无数,悟道有成。年退职开设温州市潘德孚中医诊所。
年最先觉察到医疗市场化导致腐败后患,挺身发表了《医疗腐败的根源探讨》。同时总结一生临床心悟,著成《潘德孚医话》《治病的常识》等书,质疑西医理论,反击中医伪科学论。由于临床疗效卓著,《温州日报》为之特辟的专栏上发表了《中医小故事》50余篇,深受群众欢迎。近年出版《解悟中医—-相信你的自愈力》(浙江科技出版社版),汇集了许多临证小故事,阐明医生临床的任务不是卖药,而是要“帮助病人策划一场战胜疾病的战争”,因为,只有病人自己,才能战胜疾病。
潘老学养精深,历练丰厚,深通医理,率先提出“是生命生病,不是身体生病”的精辟见解,明确指出“病灶是疾病的结果而不是疾病的原因;治病应该治原因而不是治结果。现代医学专门在人体某部位查找病灶并加以切除的疗法乃是方向性的错误”。
主编简介
高浩宇,中医师,字履冰,医院院长,第四届生命健康医学学术研讨会组委会委员,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针灸教育分会理事,北京中医生态文化研究会会员。主编著作4部,发表论文7篇。
自幼学医,医术传承于浙江温州名医潘德孚老先生,八年来,先后于北大医学部、中国中医科学院进修中医与针灸,现从事癌症、白血病的治疗研究。
来源:摘自《没有治不好的病,只有没本领的医生》,主编:高浩宇。图片来自网络/编辑整理:微键
?如果觉得这篇文章有价值就分享到你的朋友圈吧!
一天一篇,分享养心、养身、养神的秘笈。
中医锦囊,必有一“笈”适合您!
点击“阅读原文”,发现更多精彩......
↓↓↓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