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中医药大学考研真题学硕

北京白癜风专家挂号 http://wapyyk.39.net/hospital/89ac7_registers.html

中医综合

真题考点

」题型:

单选*题*1分

多选*20题*2分

填空*40题*1分

名解*15题*2分

问答*6题*10分

Tips:考完初试当天就在复习资料上标注了考点,最近才整理,具体出题方式不记得了,下面是部分真题考点(复试题目在第二条推文)

知识点:中基

1.证的概念

2.阴阳的对立制约关系

3.阴损及阳,阳损及阴

4.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

5.目、口分别对应五脏中的哪一脏

6.五行相生,五行相克的基本原则(抑强、扶弱)

7.培土制水的含义

8.五脏:藏精气而不泻,满而不实

9.五脏:心--主血脉,主神明,主通明,在液为汗,脉为血之府

脾--开窍为口,其华在唇

肝--贮藏血液,开窍为目

肾--发为血之余

10.奇恒之腑所对应的形体

11.心肺连接的中心环节--宗气

12.肝肺--对人体全身气机调畅起着重要调节作用

13.津液的生成、输布、排泄与哪些脏腑有关,分别起什么作用(问答题)

14.气能行津--补气行气法同用

15.内踝尖八寸以下--太阴在中

16.同名手足阳经在头面部交接

17.到达头顶的有:足厥阴肝经、足太阳膀胱经、督脉

18.腹中线由内向外分布的经络是:任-肾-胃-脾-肝

19.既经过目内眦又经过目外眦的经脉是--手太阳小肠经

20.一源三岐(名词解释)

21.风邪的致病特点--善动不局,游走不定

22.湿邪--湿性重浊

23.暑邪--暑多夹湿

24.七情--惊则气乱

25.其他致病因素--寄生虫

26.合病--两经或三经同时发病

27.邪正盛衰:邪正盛衰与疾病转归(问答题)

28.阴盛格阳、阳盛格阴

29.气的失常--气闭

30.正治(逆治):含义+适用范围

31.反治(正治):含义+适用范围(名词解释)

32.塞因塞用

中诊

1.少神

2.青色、黑色的主症

3.望姿态--坐而仰首

4.头面部皮肤焮红灼热肿痛,色如涂丹压之褪色--抱头火丹--风热火毒上攻

5.五轮:瞳仁--肾--水轮

6.咽喉部喉核红肿突起,像乳头或蚕蛾,表面黄白色脓液分泌物--乳娥

7.痈的形成--湿热火毒蕴结

8.皮肤硬化--阳虚血液亏少

9.气关--食指第二节

10.舌象生理变异--与年龄有关

11.绛舌

12.舌态强硬见于--热入心包、热盛伤津、风痰阻络

13.淡白舌黄腻苔--平素脾胃虚寒复感湿热之邪

14.虚喘(名词解释)

15.气短

16.咳声重浊--外感风寒

17.呕吐物清晰无臭味--胃寒

18.潮热、微热的分类

19.问疼痛:胀痛--头目胀痛多因肝火上炎或肝阳上亢

20.脉诊的三部诊法

21.为何脉诊独取寸口?(问答题)

22.结脉

23.哪几种脉主痰?主食积?主疼痛?

24.紧脉

25.按诊:按之弹手,洪大而博或绝而不应--心气衰绝证属病危候

26.按腧穴:小肠病变--关元

27.真热假寒

28.虚证与实证的鉴别

29.真实假虚

30.风中经络--局部麻木,口眼歪斜(填空题)

31.寒邪分为--伤寒、中寒

32.气逆证--头目胀痛

33.气闭证--痰淤结石蛔虫致闭,呼吸急促

34.血瘀证--气滞气虚、血寒血热

35.心火亢盛证

36.小肠实热证--小便赤涩、灼痛、尿血

37.大肠湿热证

38.肝风内动的分型,以及各型之间的异同?(问答题)

39.肾气不固证

中药

1.五味:苦--能泄、能燥、能坚

2.归经

3.香薷、丁香、木香的共同特点--味辛

4.羌活

5.桑叶

6.石膏

7.决明子

8.乳蛾喉痹、咽喉肿痛--山豆根

9.无汗骨蒸--牡丹皮

10.银柴胡

11.胡黄连

12.芒硝

13.独活

14.防己

15.滑石

16.干姜

17.助阳止泻,治疗呕吐吞酸,脘腹胀痛--吴茱萸

18.莱菔子--味辛甘平,辛散耗气,气虚及无食积、痰滞者慎用,脾虚无食积者不宜服

19.槟榔

20.“能行血中气滞,气中血滞,故专治一身上下诸痛”--延胡索

21.三棱、莪术--消积止痛

22.半夏祛脏腑痰,天南星祛风痰

23.皂荚

24.苦杏仁

25.孕妇及肝肾功能不全者禁用--朱砂

26.磁石、代赭石-平肝潜阳

27.酸枣仁

28.柏子仁--润肠

29.全蝎、蜈蚣--熄风止痉、攻毒散结、通络止痛

30.党参代替人参

31.为何说白术是“健脾第一要药?”(问答题)

32.山药

33.白扁豆

34.菟丝子--明目

35.紫河车--温肾补精,益气养血

36.冬虫夏草--补肺益肾,止血化痰

37.沙苑子--明目

38.熟地黄--补血滋阴、益精填髓

39.北沙参、南沙参

40.枸杞子--明目

41.女贞子--明目

42.龟甲--固精止崩

43.乌梅--敛肺、涩肠、生津、安蛔

44.肉豆蔻--涩肠止泻

45.桑螵蛸--补肾助阳

46.海螵蛸--收敛止血

47.雄黄、硫磺--杀虫

方剂

1.散中有收--桂枝汤、....、....(多选)

2.九味羌活汤

3.小青龙汤

4.辛凉平剂--银翘散

5.逍遥散--煨生姜

6.痛泻要方

7.半夏泻心汤

8.竹叶石膏汤

9.凉膈散--上中二焦邪郁生热

10.仙方活命饮--清热解毒,消肿溃坚,活血止痛

11.清瘟败毒散--生石膏、知母

12.泻白散--肺有伏火之咳喘,喘息气急

13.含有石膏、知母的方剂--玉女煎、消风散、白虎汤、清瘟败毒散

14.行血则便脓自愈--芍药汤

15.生地、熟地同用--当归六黄汤、百合固金汤

16.桂苓甘露散

17.清暑益气汤--黄连、竹叶

18.阳和汤--熟地、鹿角胶

19.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心下满痛、便秘....--大柴胡汤

20.葛根芩连汤、参苓白术散、藿香正气散、...、...均可治疗泄泻,有何异同?(问答题)

21.归脾汤--益气补血,健脾养心

22.左归丸--纯补无泄

23.大补阴丸--熟地、龟板:黄柏、知母3:2

24.肝肾阴虚、肝气郁滞证--一贯煎

25.小便不利或反多--肾气丸

26.体虚自汗、盗汗证--牡蛎散

27.天王补心丹--人参、丹参、玄参

28.安宫牛黄丸、紫雪、至宝丹

29.越鞠丸--气、血、痰、火、湿、食郁

30.温肾补肝,行气止痛--暖肝煎

31.苏子降气汤:上实--痰涎上壅于肺.....

32.桃核承气汤--小便自利

33.补阳还五汤--补气、活血、通络

34.小蓟饮子--热结下焦之血淋、尿血

35.刚柔互济--黄土汤

36.大定风珠中的三甲--生龟板、生牡蛎、鳖甲

37.外感凉燥:恶寒无汗、咳嗽稀痰、咽干....--杏苏散

38.平胃散--燥湿运脾、行气和胃

39.表虚不固之风水:汗出恶风、小便不利....--防己黄芪汤

40.贝母瓜蒌散--润肺清热,理气化痰

41.半夏白术汤--风痰上扰证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ziqiangbuxi.net/zyzx/71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