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中医院创建于年,是“七五”期间全国七所医院之一,年入选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年入选“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项目建设单位。经过历代中医附一人的不懈努力,医院事业不断发展,现已成为一所中医特色突出、综合功能完善、名老中医荟萃,重点专科云集、研究创新能力强、管理规范的现代化、综合性、医院,成为湖南省医院、湖南省中医及中西医结合医、教、研中心和龙头,医院的中医特色和综合能力建医院先进水平。
医院占地面积亩,现有建筑面积24万平方米,编制床位张,年门诊人次余万人次,年住院人次近7万。医院是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重点研究病种为肝病。医院目前有5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针灸科、肝病科、心血管科、眼科、护理学;11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肝病科、眼科、心血管科、儿科、骨伤科、妇产科、外科、耳鼻喉科、风湿病科、重症医学科、护理学;7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中医眼科学、中医肝胆病学、中医妇科学、针灸学、中医儿科学、中医男科学、中医耳鼻喉科学。眼科、妇科、针灸科是国家区域中医(专科)诊疗中心建设单位。“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和“小儿脑瘫”为国家重大疑难疾病中西医临床协作试点项目。1个国家卫生部中西医结合妇科腔镜培训基地;1个国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医内科重大疾病防治研究及转化实验室;2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级中医药科研实验室:中药药理(心血管)实验室、肝病病理实验室;2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经穴-脏腑相关重点研究室、中药粉体技术重点研究室;2个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疗中心:心脏病诊疗中心和微创外科中心;耳鼻喉科、治未病中心是湖南省区域中医(专科)诊疗中心建设单位。湖南省高等学校“双一流”建设项目国内一流建设学科中医学研究方向建设单位;1个湖南省“十二五”优势特色重点学科:中医内科学;1个湖南省重点学科:中医五官科学;17个省级重点中医专科:前列腺病与男性不育专科、妇产科、瘫痪病症专科、脑病康复科、肺病科、耳鼻咽喉专科、急诊科、肾病科、肿瘤科、皮肤科、脾胃病科、临床药学、肛肠科、血液病科、老年病科、内分泌科、中药学。2个湖南省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中医脑病、男性疾病;2个湖南省重点实验室:病毒性肝炎中医证治实验室、动脉粥样硬化中医药防治实验室;1个省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重型肝炎证治研究室;1个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中医内科学实验室。
医院还是国家首批新药(中药)临床试验机构,国家首批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中医类别全科医生临床培养基地、国家中医药优势特色教育(中药)培训基地、国家中药炮制特色技术传承基地、国家中药临床药师培训基地、湖南省特色中医制剂创新服务平台、特色中药制剂湖南省工程实验室、湖南省中药学重点学科。医院中药制剂中心可生产20余种剂型的院内中药制剂。为提高中药饮片质量,医院自年7月1日起实施“放心中药”工程,在湖南省率先实行规范化、科学化的单剂量分装精优中药饮片供应,较好地保障了中药材质量。药学服务既葆有浓郁的传统文化和中医药内涵特征,又吸纳了现代发展理念,管理先进,队伍精良。湖湘中医,名医辈出。
我院已故全国著名中医专家、号称“湖南中医五老”的谭日强、夏度衡、张怀安、李培荫等中医大家,在中国中医界影响深远。经过多年努力,医院在国医大师孙光荣、熊继柏,全国名中医王行宽,以及谌宁生、谭新华、杨秉秀、李传课、欧正武、刘绍贵、程丑夫、尤昭玲、旷惠桃、贺菊乔、张志国、陈新宇、胡国恒、陈其华、王孟清、卢敏等全国知名中医药专家的传帮带和言传身教中,一支技术过硬、敢于创新、务实求真的学术梯队逐步形成,并涌现出张涤等一大批知名的中青年中医人才。医院现有国医大师2名,全国名中医1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2名,国家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21名,湖南省名中医31名,博士生导师31名,硕士生导师名,高级职称人。
医院新的机遇和挑战。湖南中医院全体员工将精诚团结,再接再厉,紧紧围绕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的中心任务,明确目标、坚定信心,改革创新、扎实工作,大力开展以提高临床疗效为核心的中医临床研究,全面提高中医药防治重大疾病能力,医院建设成为临床与科研有机结合、中医药特色浓郁的现代化、综合性、医院,为实现“中医特色鲜明、文化底蕴深厚、名医名科荟萃、综合实力领先”的医院愿景而努力奋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