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书学2016年第12期预览

目录/CONTENTS

特稿

作为“文献”的书法史:古典书学札记…朱天曙…4

学人

徐利明

独立思考和独到见解是学术研究的灵魂——徐利明访谈录…16

徐利明学术著述简表…26

王伟林

缘·思·道——我的书学之路…王伟林…28

王伟林学术著述简表…34

教育

全国高等书法教育(郑州)论坛专题

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中国高等书法教育现状…刘川李冰林…38

近四十年书法硕、博论文研究视角及其存在问题…徐发…43

夯实基础发挥优势特色办学——关于办好郑州大学书法学院的思考…刘方…48

书法研究专业之定位:以书法史与书法理论称谓及相关问题为中心论析…夏小双…53

从“艺理”之术走向“学理”之艺——对研究生书法教育中“学术型”与“专业型”划分的思考…汤传盛…56

从中小学书法教育师资队伍反观当代高等书法教育…陈晓玉…59

高师中文专业书法教学与中小学书法教学对接问题研究…张学鹏…65

史论

汉代丧葬文化中的石阙及铭刻书法…张凯维…68

论清代篆书家对《天发神谶碑》的取法…董文强…72

“明清流派篆刻”的命名与“两高峰说”的当代意义…董少校…76

“草隶”与当代隶书创作…吕传刚…80

书以载道:朱熹的书学观及其价值意义…杨万里…86

林语堂书法的“气韵”与“性灵”…陈春敏杨天奇…93

释贯休书法考述…蒋全顺…96

论坛

古代书法临摹观研究专题(下)

《秦诏版》临摹研究…杨鹰…

王羲之书法“创临”观念研究…王业…

元中后期书家的临帖活动与观念…赵利光…

从赵孟頫的复古思潮看元人临古…余智鸣…

晚明背景下的董其昌与王铎书法临创观比较研究…戎恺凯…

王铎书法临古实践及其当代意义…王希羽…

书法临摹略谈——以八大山人为例…马学义…

晚清碑学情境下书家对《兰亭序》的临写观念考察…胡鹏…

崇碑观念下的晚清临摹研究…张怡…

章草临摹观的接受与重建…肖楠…

错位情境中临摹“入妙通灵”的效用——沈尹默书法临摹观点解读…蒙建军…

印风开拓与书法临摹——以邓石如、赵之谦、吴昌硕为例…李毅华…

论《书谱》的价值…张广村卢爱玲…

二十世纪楷书的分期及成就寻绎…张顺兵…

日本书法艺术保护经验的启示…李轶南吴彦颐…

论“互联网+”时代的书法发展…黄亮…

视点

古代书家临作选…

涉县中皇山摩崖刻经述略…牛永芳…

文摘

北大藏秦简《酒令》…李零…

初中美术教学路径探微…杨文婷…

特稿

编者按:

书法是中国艺术精神的集中体现,历代书法文献充分体现了各时代的人文思想、学术风气和审美风尚,有着独特的意义和价值。系统了解中国古代书学文献的基本篇目、文化特征和艺术内涵,寻绎文献记载中书法发展的脉络,对于研究书法文化精神、促进艺术创作大有裨益。本文以札记的形式将中国古典书学文献作了较为全面的梳理,对汉魏六朝、隋唐五代、宋元明和清代四个时期的书学成就作了鸟瞰式的介绍。提纲挈领、辨彰源流、简约明了、论述严谨。文中所举著述皆阐明其思想大旨、著述体例、流传情况以及在书学发展中的意义,是一篇关于中国古典书学发展和研究的简明史纲。

作为“文献”的书法史:古典书学札记

朱天曙

梁启超论研究国学,不外“文献”之学与“德性”之学。书法一道,虽为“德性”之学,重心性躬行;亦有其“文献”之学,即古典书论之变迁,重客观与理性。一部书法史,应该包含着两个方面的历史,即作为“艺术”的历史和作为“文献”的历史。古典书学伴随着书法艺术的发展而产生,往往体现了时代的审美趋向、艺术思潮、风格特征和批评方式,从“文献”的一面承载着书法艺术发生和发展的历史。本文以札记的形式,对中国古典书学的主要审美思想和历史嬗变作初步梳理,希望能从“文献”的历史考察作为“艺术”书史变迁的历程……

学人

学人·徐利明

编者按:

徐利明是一位学者型艺术家。他诗书画印兼善,于书法五体兼修,尤以行、草与篆刻享有盛名。至今出版有专著、译著、编著、教材、辞典计二十余部,其中《中国书法风格史》以书法美学研究的立场和视角、以艺术哲学的思辨方法来探究中国书法风格的历史演变,至今广受好评。本期学人栏目以访谈的形式,让读者近距离地聆听徐利明讲述其学术经历、治学方法、教育教学理念,领会其一直秉持的“独立思考和独到见解是学术研究的灵魂”这一学术思想。

独立思考和独到见解是学术研究的灵魂——徐利明访谈录

时间:年11月22日下午

地点:南京艺术学院内江苏省书法创作中心

采访人:朱琪李泊潭

问:徐教授您好!您作为全国著名书法家,在理论研究上的学术成果十分丰厚,同时您还是一位成功的书法教育家,培养了很多优秀的书法专业硕士和博士研究生。今天很荣幸能有机会向您请教治学与教育方面的经验,首先想请您谈一下您的学术经历。

答:我小时受到家舅的启蒙影响,他是老中医,开方子、记录病情都用毛笔。我的书法、诗词都受其影响,现在还保留着舅舅写的诗词原件。至年认识启功先生,通过多次当面请教以及书信往来,获益很多。那时他住在北京西城小乘巷一个小四合院,很清静。我去拜访他,他会和我谈很长时间,有时候会带着我到故宫看古书画藏品,启老边看边讲他的看法,使我学到很多东西……

学人·王伟林

缘·思·道——我的书学之路

王伟林

当代书法发展的一个显著成果便是书法艺术的学科化、专业化,由此应运而生了一大批专攻书学的博士和硕士研究生,毫无疑问,这是当代书法教育的亮点。与此同时,伴随着当代书法展览、活动的蓬勃开展,书坛也涌现出了“展览族”和“展览体”。然而,我于书法,既非学院科班,也非热衷投稿的“展览族”。结缘书法卅载,职业从教师到机关公务人员再回到教师,虽然工作环境、岗位职责发生了变化,但内心对书法的喜爱始终不渝。大学二年级时,设有书法课,正是因为这样一个偶然的机缘,我便有幸立于当代著名书法家、学者华人德先生及李鹤云先生门下。当时中文系书法课程虽只学一年,但听来兴味无穷,以致改变了我进校之初颇为强烈的“考研”念头。其间,得识吴门书坛耆宿爱新觉罗·曼翁先生,耳濡目染,获益良多。更令自己感到意外的是后来的毕业论文写作竟斗胆选择了书法课题。在华人德、张鹄两位业师的悉心指导下,论文得以顺利通过,又意外摘得全国首届书法理论“书谱奖”……

教育

全国高等书法教育(郑州)论坛专题

编者按:

年10月,为进一步提升当代高等书法教育水平,探讨当前高等书法教育存在的问题,创新培养和造就高等书法专业人才,加强全国高等院校书法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推动全国高等书法教育的健康发展,中国书法家协会和郑州大学举办全国高等书法教育(郑州)论坛。经过评委会、监委会的初评、复评、终评,本次论文共评出入选论文31篇。本期特选发部分入选文章,以飨读者,旨在对当代高等书法教育有所启示。

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中国高等书法教育现状

刘川李冰林

本文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研究中国高等书法教育现状,利用大数据相关思维,运用统计学方法对相应数据进行分析处理:首先,通过数据对当前高等书法教育学科构成、高校数量及地域分布特征等信息进行梳理和总结;然后,再通过数据分析探讨当前高等书法教育与现实展览的相关关系;最后,针对高等书法教育中理论和创作特征及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

大数据时代中国高等书法教育统计学方法相关关系

近四十年书法硕、博论文研究视角及其存在问题

徐发

本文将近四十年书法硕、博论文研究视角重新分类并对当下硕士、博士论文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以供书法硕士、博士论文选题时有所参考。

硕博论文研究视角存在问题

夯实基础发挥优势特色办学——关于办好郑州大学书法学院的思考

刘方

郑州大学书法学院的设立,处在一个比较好的时机和条件上,本土办学具有人文历史悠久、文物资源丰富、师资力量强大等优势。作好前期的学科建设和职业规划,走本学院特色办学之路,不仅限于培养高层次人才,而是从人才的社会需求出发,实现多条腿走路,培养如中小学书法教育工作者、文化产业中特殊技能技术人员等适合当下社会发展的人才,实现学员引得进来走得出去,为建设一流的书法学院创造条件。

理念基础优势特色职业需求

书法研究专业之定位:以书法史与书法理论称谓及相关问题为中心论析

夏小双

书法研究专业之定位意义重大,无论教学与人才培养,还是规划与发展皆受此直接影响。近十余年来,源于德国、成于美国的艺术史作为人文学科已广为大陆学界所接受,然而在高等教育中其面目却依然似是而非。作为艺术史一门的书法史亦是如此,其在高校专业(方向)的设置多以书法理论之名出现,且与创作结合在一起而非独立、纯粹的学术研究之事。而重论轻史的高校书法研究教育,与现今学界书法研究格局中论不及史的困境比观,其专业定位与教学之失颇值深思。

书法研究专业定位艺术史书法史书法理论

从“艺理”之术走向“学理”之艺——对研究生书法教育中“学术型”与“专业型”划分的思考

汤传盛

书法高等教育近年来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是,处于探索和发展阶段的高等书法教育在自身发展的同时,也有亟需探讨的问题,我们认为以所谓“学术型”与“专业型”的划分来实施研究生教育,在一定程度上人为地割裂了学术研究与艺术创作之间的内在联系,这种划分就人才培养而言存在着一定的弊端。

研究生书法教育学术型专业型

从中小学书法教育师资队伍反观当代高等书法教育

陈晓玉

本文通过实地调研的方式,对当前我国中小学书法教育的师资状况进行了对比研究,并对造成师资队伍严重缺乏,地区分布不平衡和师资队伍水平参差不齐等的原因进行了探讨。由此,反观高等书法教育发展的现状,对其存在的缺陷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中小学高等书法教育师资队伍培养策略

高师中文专业书法教学与中小学书法教学对接问题研究

张学鹏

在当前形势下,大学书法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是与中小学书法教育对接。教育部明确要求中小学书法课安排在语文课中,语文教师要能兼任书法课。高等师范院校中文专业的书法教学要据此进行改革,使学生具备书写能力、临摹能力、教学能力,并掌握比较全面的书法文化知识,为中小学书法教学培养合格师资。

高等教育书法教学中小学

史论

汉代丧葬文化中的石阙及铭刻书法

张凯维

石阙是汉代墓葬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丧葬文化中具有特殊的含义。汉阙铭文作为石刻书法的一个类型,除了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以外还具有珍贵的历史文化价值。通过对这些铭文的分类,我们可以对其艺术风格进行细致地研究。而将其置于宏观丧葬文化的视域之下,则对于民间书风、墓葬书迹等问题的研究具有积极的意义。

石阙丧葬文化铭刻书法

论清代篆书家对《天发神谶碑》的取法

董文强

《天发神谶碑》的篆书风格尤为独特,颇受世人重视。清代以阮元为代表的学者书家和以邓石如为代表的艺人书家,在篆书创作中都存在借鉴《天发神谶碑》的现象。他们取法此碑不仅因金石学的刺激,还有书坛审美风尚的转变,篆刻审美的渗透等许多内在原因。取法《天发神谶碑》,以方笔写篆,可丰富篆书的笔法,为篆书风格的多元化创造可能。

清代篆书天发神谶碑篆刻碑学

“明清流派篆刻”的命名与“两高峰说”的当代意义

董少校

“明清流派篆刻”的名称是年由方去疾和韩天衡共同确认的。韩天衡随即提出秦汉玺印与明清流派篆刻的“两高峰说”,揭示了铜印与石章、印工制造与文人创作、实用与怡情等重要区别,在辨识篆刻传统方面具备相当强的理论阐释力。“两高峰说”与当代篆刻的勃兴繁盛相伴,与“明清流派篆刻”的命名共同构成当代篆刻的定位起点,支撑并诱发中国印章艺术的“三高峰说”。

流派明清篆刻两高峰说第三座高峰韩天衡

“草隶”与当代隶书创作

吕传刚

“草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学术问题,它在接受历程中的概念是极其模糊的,至少没被赋予学术观照。基于此,笔者提出草隶“重构”诸问题,把草隶立足于隶书本位,进行草意观照,在观念性上作出超验判断。把一种批判性的反思指向传统隶书创作视域,进而对当代草隶创作起到指导意义。

隶草草隶草变草意重构

书以载道:朱熹的书学观及其价值意义

杨万里

朱熹于书法创作及书学理论均颇有建树,其最具特色者即坚持“载道”的书学观。就书法批评与接受而言,他认为,观前代贤哲真迹应师其馨德;摹刻大儒君子之遗墨可广其仁人之言;刚正君子之书颇具激贪立懦之助;而对于“学者之书”则应以参悟其治心养气之学为要。对以朱熹为代表的理学书派这一群体的







































北京中医白癜风专科医院
北京治疗白癜风最好的皮肤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ziqiangbuxi.net/zyzx/694.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