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湿,是指外界的寒湿邪气伤及肌肤腠理所形成的一种病证。以全身骨节烦痛,或一身尽痛、发热、小便不利等为其主要临床特点。本病的病位是在肌肤腠理,《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说:“其在皮者汗而发之”,所以发汗法是治疗此类疾病的一个基本原则。然而,发汗又不可令其如水淋沥,只使其微微似欲汗出者为佳。
1、寒湿伤表
寒湿伤于肌表,症见恶寒发热,周身骨节疼痛不安,头痛身疼、无汗,苔薄白,脉浮紧等。
寒邪束表,卫阳不伸,故见恶寒发热,无汗;湿伤肌肤腠理,营卫气血运行不畅,故见头痛、身疼;湿流关节,关节不利,故见周身骨节疼痛不安;苔白,脉浮紧,亦为寒湿伤表之象。此乃寒湿之邪伤于肌肤腠理所致;法当辛温解表,散寒祛湿;治宜麻黄加术汤方:
麻黄10克桂枝10克炙甘草8克
炒白术10克杏仁10克(去皮尖炒打)
上5味,以适量水煎药,汤成去渣取汁温服,日2次。
方中取麻黄、桂枝辛温发汗以散表邪;肺外合皮毛,故取杏仁宣利肺气,以助麻黄、桂枝发汗之力;取炙甘草益气和中兼以调和诸药,是谓麻黄汤。方加白术健脾燥湿,一以祛湿散邪;一以防止麻黄汤之发汗太过,从而达到微微似欲汗出之目的。
2、风湿袭表
风湿伤于肌表,症见一身尽痛,发热,傍晚时加重等。
风湿伤表,营卫气血不利,所以一身尽痛;傍晚时分为阳明所主,发热在阳明所主之时增剧,表明风湿之邪将有从阳明之气化热,化燥的倾向。此乃风湿伤表所致;法当宣化表湿;治宜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方加味:
麻黄10克甘草10克薏苡仁10克
防风10克杏仁10克(去皮尖炒打)
上5味,以适量水煎药,汤成去渣取汁温服,日2次。
方中取麻黄发汗解表;取杏仁宣通肺气,以助麻黄发汗之力;取薏苡仁除湿;取炙甘草健脾和中;加防风以增强散风祛湿之效。
3、气虚伤湿
气虚之人,复感湿邪,症见肢体沉重,汗出,恶风,脉浮等。
湿性重浊,湿邪浸渍肌体,故见肢体沉重;气虚失固,肌腠疏松,故见汗出恶风;脉浮为病邪在表之征。此乃表虚伤湿;法当固表祛湿;治宜防已黄芪汤:
防己10克甘草8克炒白术10克
生姜10克大枣3枚(擘)生黄芪15克
上6味,以适量水煎药,汤成去渣取汁温服,日2次。
防己黄芪汤方用防已以祛湿;用黄芪固表实卫;用白术、甘草健脾燥湿;用生姜、大枣散寒和胃。
4、阳虚伤湿
阳虚之人,复感风湿,症见肢体烦痛,不能左右转侧,小便不利,畏冷,脉浮虚而涩。
风湿伤人肌腠,阻遏气血运行,故见身体烦痛;风湿伤筋,疼痛较剧;故见身体不能左右转侧;阳虚失于温煦,故畏冷;阳虚不能化气,则小便不利;病邪在表,故脉浮;阳气不足,故脉虚;风湿阻滞,经气不利,故脉涩。此乃阳虚感受风湿;法当助阳祛风;治宜桂枝附子汤:
桂枝10克甘草8克制附片10克
生姜10克大枣3枚(擘)
上5味,以适量水煎药,汤成去渣取汁温服,日2次。如大便坚,小便自利者,去桂枝加炒白术10克。
桂枝附子汤,用桂枝辛温解表祛风,兼以化气利尿;用附片辛热温阳止痛;生姜、甘草、大枣辛甘温而散寒和胃,共收助表祛风湿之效。如证见大便坚,小便自利,为脾转输津液的功能失常,故去化气之桂枝,加健脾燥湿之白术以复脾之转输功能。
图书信息图书名称:李今庸(跟名师学临床系列丛书)
图书作者:李今庸 著
出版公司: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出版时间:年06月
图书简介《全国著名老中医临床经验丛书》选取了邓铁涛、周仲瑛、焦树德、何任、张琪等国家第一批名老中医中的30余人,由其本人或亲传弟子收集整理他们在临床各科病证方面的独到辨治经验,尤其是立法、处方、用药经验。突出反映了这些著名老中医在中医药临床方面的精深造诣。
本册将为你介绍邓铁涛教授临证经验,全书突出了邓教授在内科杂病方面的独到辨治经验,同时收载邓教授常用和创制之经验方60余首,可直接指导临床诊断与治疗。
作者简介李今庸,男,年9月生,湖北省枣阳市人,幼承家业,在家乡行医。通晓中医内、外、妇、儿各科,尤以治疗中医内、妇科见长。年春,至湖北省中医进修学校任教。年2月转为湖北中医学院继续任教。先后讲授过《金匮要略》、《黄帝内经》、《难经》以及《中医基础学》等。年后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撰著有《读医心得》、《读古医书随笔》、《金匮要略讲解》、《李今庸临床经验辑要》、《舌耕余治》;主编《新编黄帝内经纲目》、《金匮要略讲义》、《湖北医学史稿》、《中医学辨证法简论》、《奇治外用方》、《内经选读》、《黄帝内经索引》等;论文有《论黄帝内经的营卫理论》、《论“穴位”在人身中的重要意义》、《楚医学对祖国医学的重大贡献》、《我国古代对“脑”的认识》、《神农本草经成书年代考》、《咳喘论治》、《二陈汤的临床运用》等数十篇。
版权申明以上文章来源搜集于网络,仅供学习参考。
感谢原作者辛苦劳动,如果侵权请告知,将下架处理。请勿用作商务用途。
白癜风怎么治疗和控制白癜风吃什么能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