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名老中医”、医院前院长陈文伯教授看起来精神抖擞,虽然看起来只有60多岁,头发乌黑,但实际已经81岁了!
今年81岁的他神采奕奕、思维敏捷、几十年血压、血脂、血糖都正常。很多人都好奇,是不是陈教授有什么养生秘诀?没错还真有一个秘方——教你一杯茶降掉“三高”!
高血压和冠心病的根源其实在肾!
现在治疗很多疾病都存在一个问题,就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不是把人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
国家级名老中医陈文伯老先生介绍,我们所说的高血压和冠心病,看似一个和血管有关系,一个和心脏有关系,但是它们的根源都在于“肾”!
高血压反复发生之后,会影响血管,压力过大会使血管内皮受到损伤,肾脏的小血管会痉挛,这样就会对肾脏造成损伤。而冠心病是由于心阳不足造成的,那么追溯根源的话,就是因为肾阳不固,不能温通心阳,所以治疗冠心病的话,通经活络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一定要温肾阳。
陈文伯老先生给大家推荐“丹参山楂茶”,可以降血压、降血脂、降血糖、强心脏的功效,全面调理“三高”问题!
丹参山楂茶组方:地骨皮、葛根、丹参、山楂、牛蒡各3克。一共有5味药材,都并不是什么名贵药材,在普通药店全都可以买到,加起来不过几块钱。
用法:用热水在保温杯冲泡饮用,冬天泡25分钟,夏天泡20分钟,能起到安全平稳降血压、降血脂、降血糖的功效。每天一剂3杯水,坚持3个月,血压血脂问题迎刃而解。
第一味药:地骨皮——糖尿病的克星
地骨皮是一味很神奇的药,其实地骨皮就是枸杞树的根儿。枸杞子是治疗肾阴亏虚的,地骨皮也有这样的作用。但它还有降血糖和降血脂作用,可以说是糖尿病的克星!
另外,如果大家有潮热盗汗、肺热咳嗽这些症状的话,就可以用地骨皮煎水来服用,肯定会有效果。
第二位药:葛根——高血压的克星
现在很多脑中风不是脑血管和心脏血管造成的,而是颈动脉瘀阻了,瘀斑了或堵了,一下子脑中风了。因此,葛根的特点,管人体的督脉,解肌透表,有通督脉的作用。
第三味药:丹参——血栓的克星
丹参最主要的功能就是活血祛瘀,心脑血管病的都要用到丹参。现代药理研究,丹参能扩张血管、改善循环障碍,丹参能祛瘀活血、养血安神,对防止血栓有不错的疗效。
第四味药:山楂——高血脂的克星
山楂具有降血脂、血压、强心、抗心律不齐等作用,同时也是健脾开胃、消食化滞、活血化痰的良药,对胸膈脾满、疝气、血淤、闭经等症有很好的疗效。
第五味药:牛蒡——三高的克星
牛蒡具有治疗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抗癌等作用。可降血糖、降血压、血脂、治疗失眠,提高人体免疫力等功效。
看了这么多,除了上面这5种,我们生活中还有很多食物都具有药用价值,但是我们往往会随手扔掉的,等到生病时,医院买药吃,实在太浪费!
别随手丢掉救命药,医院买药吃!
1、花生皮:补血花生营养价值很高,被誉为“性价比最高的坚果”。可很多人吃炒花生的时候,习惯把花生仁外面的红皮搓掉,只吃仁。其实,这样的吃法很不好,那层红皮对人体有很好的保健作用,还是一味中药。
中医理论认为,“脾统血”,气虚的人就容易出血,花生红衣正是因为能够补脾胃之气,所以能达到养血止血的效果。
2.橘子皮:护脾胃
我们平时吃完的橘子皮,其实是一味好药材。把新鲜的橘子皮剪成细条,通风阴干,一年后就成了陈皮。
陈皮能理气,调脾胃。平日里吃肉多了,容易滞塞不通,导致腹胀、消化不良,做肉菜时,锅里放点陈皮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放了陈皮的肉菜还会有一股特殊的清香。一盘炒牛肉丝,放3~5克就行了。
新鲜的橘子皮里含有很多挥发油,不适合药用,还是要用正规炮制的陈皮。
3.茄子蒂:去火
人们吃茄子的时候,往往把茄蒂切下来扔掉,可在中医看来,茄蒂也是一味不可多得的药材。
陈文伯说,茄子本身是偏寒的食物,茄蒂寒性更大。中医讲,偏寒性的药材都有清热解毒的功效。要是感觉上火了,如果家里正好有新鲜的茄子,可以直接把茄蒂切了放菜里吃,就能缓解病情。
4.分心木:补肾药
曾有位患尿失禁的女性找陈文伯看病。西医诊断说,她患的是“膀胱过度活动症”,当腹压增大的时候,如运动或者大笑,就有少量尿液留出。而在中医看来,尿失禁的根源是肾虚,而要补肾,必须用到一味药:分心木。
分心木,就是两瓣核桃仁之间的那个间隔,也叫核桃挡。它在补肾气、固肾方面有很好的功效。
除了治疗尿失禁,一般上了年纪的中老年人也可以用分心木泡水喝来保健,因为中老年人或多或少都有肾气不足的问题。有的男性遗精,也可以用分心木。它的药性很平和,而且有收敛的作用。
5、菜根合:防感冒天气变幻无常,感冒常不期而至。葱根、香菜根、白菜头、茴香根,这些都是做饭时会随手扔掉的“废物”,这时却能派上大用场!
陈文伯家传的“陈氏五虎汤”
葱根3~5克,香菜根3~5克,白菜头10~15克,生姜3~5片,茴香根3~5克,用毫升水煎2次,就是陈文伯家传的“陈氏五虎汤”。这五味药,除了白菜头有清热作用,其他四味都是辛温药。
辛温药有解表发汗的作用,专门针对以低烧、发冷、头痛、浑身疼为特点的风寒感冒。
一个发烧38.5摄氏度的病人,喝完汤捂上被子,半个小时以后全身是汗,一量体温,就到37度了。一天吃两到三次,温度就基本能恢复正常。
如果周围的人都感冒了,没病的人吃这个药也有一定预防作用。
6.橘子核:缓解痛经橘子皮是宝,橘子籽,中医术语叫“橘核”,药用价值也很大。陈文伯说,橘核能治疝气,还能治疗女性痛经。橘核有理气、温胃、止痛的作用,既能驱寒,又能止痛。
有不少女孩子来月经时,小肚子又凉又疼,说明腹部有寒,同时嘴里还长口疮,这叫“上火下寒”。建议用橘核沏茶,一般用3-5克;如果疼得厉害,可以用到10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