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致力于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为当代艺术高峰的造就添薪助火。
他们,以多年情感与技艺的堆积,为SMG传媒事业砌起了一座座艺术的里程碑。
他们,就是SMG的“德艺双馨电视艺术工作者”。
番茄酱近日推出“德艺双馨电视艺术工作者”系列专访。下文为系列报道第三篇——专访第九届上海“德艺双馨电视艺术工作者”的荣誉称号获得者鲁书潮。
会议桌上,一张打印的采访提纲上面已然写着许多关键词。其中第一个问题是关于鲁书潮眼中自己目前“身份”的,只见“制作人”三个字被他清晰地圈画了出来。我们的采访便从这里开始。
01
作品上千集美誉遍及国内外
现任尚世影业总编辑的鲁书潮无论是作为作家、编剧,还是作为影视剧制作人,都可谓成绩斐然、硕果累累。他多年来从事影视剧剧本创作和制作生产,在业内有着广泛的影响力。他参与制作和策划的影视剧作品超过千集之多,由他策划制作的电视剧几乎获得过所有国内影视剧类的重大奖项,且在国外也赢得较高声誉。
他著有长篇小说《岁月如歌》《夫妻冤家》,短篇小说集《少女的梦》,报告文学集《华人在美国》等。由他创作的电视剧广受上海观众的喜爱。如《岁月如歌》年在上海电视台电视剧频道播出,创下当年最高收视,主人公的悲欢离合更是感动了众多观众。喜剧风格的《女人不麻烦》《夫妻冤家》则开创了电视剧“海派喜剧”的新路,也受到各方好评。
▲《平凡的世界》宣传海报
值得一提的是,由鲁书潮策划的电视剧《平凡的世界》表现了中国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展示了一代青年奋斗的历程。该剧获得了中国所有的电视剧大奖,受到观众极大的喜爱。鲁书潮说,小说中路遥先生的话“其实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是一个世界,即使最平凡的人也要为他生活的那个世界而奋斗。”深深感动了他。他说,这部戏在山沟里拍了三个月,非常艰苦,是他从事影视工作中最漫长最艰苦的记忆之一。当年拍《白求恩》时,也同样在陕北,没有跨季拍摄,《平凡的世界》跨了春冬两季,在寒风中,在春雨里,他深感作为一个影视人的自豪和艰辛。
▲《平凡的世界》剧照
作为制作人,对于每一部影视剧作品,从挑选故事剧本、评估立项,到确定合作团队、成立剧组,再到剧集拍摄、后期制作,直至销售发行,鲁书潮都要全程参与,工作事无巨细。而在他看来,挑选并讲好故事是这一流程链条中关键性的第一环。
02
练就一双选好故事的“慧眼”
“读本子”、挑故事绝对是一门“技术活”。怎样的故事称得上真正的好故事?又是怎样的文学作品值得改编成电视剧?对此,鲁书潮有着自己多年积累下来的宝贵经验。
“首先选题要新,要有话题性。”鲁书潮直言。一直以来,他都坚持现实题材的创作原则,不断发现和挖掘百姓身边的故事。如尚世影业年的重点项目《同学会》就从一场毕业10年后的同学会上的故事展开,这一题材在眼下的电视剧作品中很少涉及,因此选题具有一定的新意。
不难看出,鲁书潮所说的“选题新”是以大量阅读积累和影视制作经验为基础的。他笑言,早年读小说是一种文学享受,而如今,更多地是为挑选一部好的剧本而进行快速阅读。
▲《媳妇的美好时代》剧照
“其次故事要好,要有戏剧性。”鲁书潮坦言,一个故事人们往往首先和记住的是故事情节。所以故事里要有浓缩的生活和人物的命运变化,要有戏剧冲突,要有“合乎情理、出乎意料”的东西,要有生活中最精彩的场面。在他看来,“戏剧性”无疑是抓人眼球的关键。“所谓电视剧,其实强调的还是这个剧字!戏剧性,就是电视剧的本质。”
有了好的选题和故事情节,成功塑造人物自然也必不可少。“人物一定要可爱”是鲁书潮多年创制的体会,从《双城生活》里的郝京妮、《媳妇的美好时代》里的毛豆豆,到《我家的春秋冬夏》里的马瑙,再到《国民大生活》中的王舒望和陆露,每一个都是让人感到可亲可爱的人物,也因此会引发观众对人物命运变化的牵肠挂肚,这也为电视剧的收视打下良好基础。“还有,一部剧里的主要人物一定要集中,绝对男一,绝对女一,这样戏也好拍,演员也乐意演。群戏最难拍,成功的案例也不多。”寻思片刻,他又抛出了这样一句挑选剧本的“金玉良言”,这背后凝聚着他几十年的实践累积。
新颖抓眼球的现实话题、充满戏剧性的故事情节以及饱满可爱的人物形象是构成一个好故事的必备要素,具备了这些要素,一部影视剧的成功便有了扎实的地基,在此之上的视觉加工和艺术创作也便稳健了许多。
▲《国民大生活》剧照
03
制作人要做的还远不止这些
当然,一个制作人所要做的工作还远远不止上面这些。
制作人要遴选团队、洽谈合作。鲁书潮告诉我,现在一部剧的项目成本中,编剧、导演、演员的薪酬一般占据“半壁江山”,也就是要占到50%。因此,如何用有限的预算请到优质的合作团队对作品的质量来说至关重要。“邀请一位好的演员,是要做足功课的呢!”即便是像鲁书潮这样经验丰富的制作人,每次与意向演员洽谈前都要先详细了解该演员过往的作品类型、角色类型、演绎风格等,然后认真研读即将投拍的剧本,从中找出能够吸引演员加盟的“抓手”,然后才能“循循善诱”对方加入,要让对方感受到你的诚意和专业。毕竟一个好演员的演绎势必为作品增色不少。胡歌、闫妮、蒋雯丽、郑恺都是与鲁书潮有过多次合作的国内优秀演员。“他们都是十分认真的演员,拍摄前都会逐字逐句揣摩剧本,并时常与我们讨论、商榷。”鲁书潮对他们也是赞赏有加。
▲鲁书潮(右一)在拍摄现场
制作人要控制成本、统筹拍摄。剩下的成本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包括布景、灯光、舞美、道具、播映等。对于优秀的制作人来说,要说“细节决定成败”是一点都不为过的。鲁书潮还清晰地记得,有一次拍一个大户人家的婚礼戏,“群头”为演员副导演找来几百号人的群众演员,到了现场,群演们的服饰与剧情和人物设置大相径庭,他当场要求群演集体“换装”再开拍。正是他的这股认真劲和对细节的把控,确保了完成片的品质。
制作人还要时时了解业界动态。一个优秀制作人一定是对影视市场有着深刻的洞察和前沿的预见,这对定位于现实题材创作的鲁书潮而言,其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对此,他分享的经验是“要多和优秀的影视人交流做朋友”。优秀编剧、制作人、导演、演员都是他的朋友。他说,从前北京的创作气氛比上海浓,现在上海推出许多新政策,吸引了大批影视人来沪,上海也开始有了影视人的聚会和彻夜长谈。他喜欢这种活力四射的艺术生活。
对于未来影视行业发展,鲁书潮有着自己的独到见解。他认为,现实主义题材的作品无论是产量还是品质都将大幅提升;更多优秀的网络剧将会涌现并与传统剧形成竞争态势;对于AI写作和大数据编剧,他则持审慎态度,因为在他看来,好的故事一定倾注了编剧对生活、人生长期的感悟和情感,是技术所不能替代的。
04
资深制作人是怎样炼成的?
读到此处,你一定会好奇:像鲁书潮这样的资深制作人究竟是怎样炼成的?曾几何时作为一名作家和编剧的他,如今成功转型为每天游走于导演、演员、电视台、视频网站之间的制作人,他究竟经历了怎样的历练?又有什么是历久弥新、亘古不变的东西呢?
鲁书潮年6月自安徽作为人才引进上海广播电影电视局任影视策划室主任,两局合并后任局艺术创作中心副主任。年他调至上影厂任创作策划室主任。年调SMG影视剧中心任副主任,分管电视电影创作生产。年上海尚世影业公司成立,他便调至该公司任副总经理,分管创作生产。
▲得奖奖杯
用鲁书潮自己的话说:“一开始做制作人真的是白手起家,逼迫着你边学边做。”年初,上海电视台在电视剧领域尚无完整的影视投资项目,基本都是“以购代投”,即无版权,也无品牌。鲁书潮当时来到SMG,在影视剧中心第一任主任陈文女士的支持下,从队伍组织抓起,成立了制作部,形成了文学、制作、发行团队。
从年电影《任长霞》开始,电视剧《白求恩》,电影《男生贾里》《上海上海》,到电视剧《新四军女兵》《婆婆来了》、《媳妇的美好时代》《我家的春秋冬夏》等,一部接着一部,直到今天的《平凡的世界》、《大好时光》、《国民大生活》。在影视创作上,他贴近生活、民生,善于发现和挖掘百姓身边的故事,坚持原创、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他所参与制作和策划的作品,拿遍了国内所有的影视奖项。SMG所有获奖影视剧作品,都离不开他们的努力和贡献,SMG影视道路的每一步也都有鲁书潮和同事们的足迹。十几年的发奋,也为SMG的影视创作生产打开了道路,形成了品牌,锻炼了队伍,培育了人才。他说他自己是SMG影视创作的见证人和资料库。这一点,也是鲁书潮本人最感欣慰、也最有成就感的经历。
在这一过程中,鲁书潮要自学一切原来不熟悉的技能:阅读财务报表,评估预算,钻研拍摄手法,了解最新的硬件设备……如今的他对像F4全景相机、6K高清拍摄技术、艾丽莎摄影机这些新鲜玩意儿如数家珍,这也使得他在参与制作《老中医》时,能够与业内知名“技术控”导演毛卫宁顺畅交流、相谈甚欢。
▲《上海上海》宣传海报
鲁书潮离开家乡合肥来到上海工作生活已近20个年头了,从他的言语谈吐之中,我能感受到一种北方男人的豪爽与直率,在谈到具体事务时,又不乏上海男人那种细致入微和“精打细算”。他告诉我,保持一份坦诚的心,可能是他这些年事业发展稳步向前、也在业内取得良好口碑的“独门秘笈”。“做我们这行没有什么捷径,还是靠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做出来的。”鲁书潮的这句总结想必是发自肺腑的,在我看来,也确是言之凿凿、掷地有声的。
经历了从作家、编剧到制作人的身份转变,鲁书潮坦言那颗不变的“初心”的是对文学艺术、对影视作品的一腔热爱。作为“德艺双馨电视艺术工作者”,他所理解的“德”就是“清白做人、认真做事”,他是这么说的,也的的确确是这么做的。他的成绩自当无愧于他这般匠人精神,不禁让人肃然起敬。
05
彩蛋:你可能还不知道的
Q:哪些文学作品对您后来的文学、影视创作影响深远?
A:有两部。一部是高中时候接触到的阿拉伯民间故事集《一千零一夜》。如果说莎士比亚把所有宏大的故事讲完了,那么《一千零一夜》则几乎穷尽了所有短小精悍、构思精巧的叙事手法。另一部是评书版《武松》,在《水浒传》中描述武松的篇幅很有限,而在这部评书中却用了整整65回来描写武松,那种对人物、细节的生动描绘和“且听下回分解”的扣子,为日后我创作带来很多启示和营养。
Q:您有什么可以用来“充电加油”的个人爱好?
A:我喜欢收藏无线电,大概收集了上百台无线电和四五十台收音机。我还有一个自己的无线电台呼号BG4GJU。可以与世界上任何一处的无线电爱好者“联通”,这种感觉十分美妙。记得有一次与一个挪威无线电爱好者进行远程联通,我们短暂地进行了交流并互相问好,听到我在上海,他连说“Verygood”,很有意思。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鲁书潮所收藏的电台,有木有《伪装者》既视感?
记者手记:
时间过得很快,采访临近结束时已是午间时分。在2个小时的采访时间里,鲁书潮侃侃而谈,时而发出爽朗的笑声。最后一个问题是关于“爱好”的。当听到“无线电”时,我是稍有一些诧异的,当听到他用“联通”来描述操作无线电时的感受时,我似乎又明白了一些什么。
令我诧异的是成天与文字、画面打交道的他,个人爱好却是与无线电波中那来自地球某一点上的声音有关。而这种超越国界和文化界限的“联通”则让我想到,经典文学和影视作品中的那般意境似乎也是如此超然并为人类所共享的,作品中无数真实人物和故事的“在场”,也恰恰实现了人与人万般命运之间的“连接”,想到此,我不禁也进入了鲁书潮的思想空间之中,并产生了深深的共鸣。
文
武仲元
往期“德艺双馨”获奖者系列报道张颂华:以匠心致初心,把“坚守”放大为“坚定”
柳遐:让城市和纪录片交相辉映,关照更深远的未来
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新春惠民中科白癜风优惠白殿疯怎么医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