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变老的特征之一是:喜欢怀旧,过去千好万好,就不愿意接受新事物,也不喜欢新事物。
这一点,在我的身上已经有鲜明的体现。
但在电影和音乐方面,我觉得自己是“永远的少年”。
看电影、听歌对我来说,几乎成瘾,一日不“食”,浑身难受。
今天隆重推荐一个音乐软件,不是新玩意儿,据说估值已经很高——网易云音乐。
绝非广告,纯粹是一个普通用户的真情实感。
和当年天天进聊天室一样,网易云音乐今年已成了我开车、写稿、晒太阳喝茶的必备。
在首都拥堵的路面上,有网易云音乐陪伴,时常愿意一直就这样在途中与好歌静静为伴,而慢点到达。
与之前使用的那些音乐软件不同,网易云音乐的最大特点是,想听什么歌,“歌单”不用你自己制造,总有那么一群比你还“闲”的用户,会把自己喜欢的歌单分享上来。你照着你喜欢的类别搜索就行,一个歌单里常常有一两百首歌,点播放全部,然后依次“宠幸”它们就行,不好听,换下一首,连续几首不好听,直接换歌单。
有了这个软件,我已经很久没听过电台了。
我发现,有些造“歌单”的用户,比专业的电台DJ音乐鉴赏水准会高很多。
这是一个“专家覆灭”的年代,不管是影坛,还是歌坛,都是这样。
一伙儿非专业的新生力量,正在悄然掌握这这些专业领域的话语权,所需要的,只是时间而已。而且,这个过程,是不可逆的,是必然的。
或许是因为年岁的问题,现在我在音乐上搜索的方向,摇滚早已经失宠,民谣正当红。
如果按以前音乐软件的择歌方式,有一大群歌者,此生我们都不会相识:谢春花、尧十三、花粥、丽江小倩、纣王老胡、夏小虎、刘昊霖、房东的猫、陈鸿宇,贰佰,丢火车,留声玩具,卧轨的火车,小熊饼干,哪吒乐队……
当然,还有一些“老相识”,突然也惊到了我。
比如宋冬野,没想到他的歌那么好听,首首都好听,红的太晚啊。
还有蒋明,以前不是《南都娱乐周刊》副主编吗?怎么从媒体人变成民谣歌手了,还那么有型有味道,唱作俱佳,这份悠然的境界,实在令人佩服之至啊。
(宋冬野和蒋明)
音乐圈不像娱乐圈,其实没有红不红一说,完全拼的是实力,你写出一首好歌来,不用着急,自会跟有缘人相遇。
就像我“刚认识”的这些歌者,有些已经是音乐的老人,有些甚至已经退出这个行业,生娃做买卖去了。但,他们的“良心”作品,会在某一年的某一天,被一个还记得它们的人,慎重的放入自己喜欢的“歌单”,然后,被更多人听到。
在这一点上,音乐比电影市场良善多了。每年,电影市场都会有“遗珠”作品,质量上乘,但票房极差,对电影来说,“遗珠”的代价,很可能是一个有才华的电影人,赔的连内裤都买不起,从此失去了摸器材的机会。
(《我在故宫修文物》和《生门》,票房分别为.5万和.1万)
而音乐不会,一首歌发行之后不红,不要紧,我再来一首。就像精卫填海,就像蝴蝶效应,就像愚公移山。突然有一天,啊呀,怎么满街都在唱我的歌,甚至还是几年前写的一首老歌呢?难道,我红了?
管它红不红呢,至少,你没“死”,你还在这个圈子里,做着你想做你也喜欢做的事。
虽然目前的音乐市场很差,人们听歌习惯了“免费”,所以音乐人即使很成功,也赚不了什么大钱。但音乐之门的门槛却越来越低,一台电脑,一些音乐软件,花不了多少钱,你也有机会成为“创作人”。录首歌也不贵,网上一放,就正式发行了。
全民歌手的时代,已经来临。
而越来越多真正喜欢音乐的人,随着手机上付款功能越来越便捷,为“音乐”花钱的机会也越来越大。充个会员,或者买张电子专辑,这点小钱花给一个认真抚慰过你精神世界的歌手,真的很值。比去按摩个脚,打个游戏值多了。
好歌真的能洗涤灵魂,大家多听歌,绝对的大保健。
一首流行好歌,不止要有好的旋律,还要有能够触动你心灵的歌词。所以,全民歌手的时代,其实也是全民诗人的时代,谁说现在没有诗人了?谁说现在一提诗人就想起湿人,想起油腻大叔了?其实他们的“诗会”,全改在音乐圈里开了。
随便看一看这些我“新认识”的“诗人”,他们写出的,气死李白和周杰伦的诗歌:
“一腔诗意喂了狗,我也不曾回头。”
这样的词从一个姑娘嘴里唱出来,不由得你一个人坐车里不怀好意的傻笑。
赵雷写了首《南方姑娘》,这个叫“花粥”的歌手,用赵雷那首歌的调儿,录了首《北方爷们》:
南方的城里住着一个北方的爷们
他总是喜欢穿着带花的裤衩蹲在路旁
他的钱不多但笑起来是那么猥琐放荡
他干净的裤兜里装的是什么是屌丝的忧伤……
这个叫“花粥”的,代表作是《老中医》。每首歌录制水准很低,编曲水平很差,未见其人,只闻其声,就知道是90后的新时代不正经丫头,但,莫名就透着股讨人喜欢的机灵劲儿。
类似这样的乐坛新势力,男男女女一大群,简直太多了。
我最近喜欢谢春花。
“作为一名95后唱作人,她有着和自己年龄不符的洒脱与思维,她的民谣歌曲有着一种略带青涩却十分走心的感觉。而在专辑《算云烟》中,一丝古风的清流蓦然间在歌曲中穿过”,这是《凤凰网》的评价,我觉得挺中肯。
还有个“旧相识”叫李志,经朋友推荐听到他的《梵高先生》,很喜欢。几年前,突然发现他的歌在网上要么很少,要么下载不了,立刻就好奇了。一查,哥们在淘宝上开了个网店,自己卖专辑呢,还挺贵,多只能买一个他的订制U盘,里面有他的歌。而且,开演唱会也是在自己网店里搞众筹,凑够了钱就开,凑不够拉倒。
你说贱不贱,立刻我就更喜欢他了。就冲他这个与传统乐坛相左的怪劲儿,我都得支持一下,立刻在他的网店里花了多,还参与众筹了一下——虽然买回来的U盘,早不知道扔哪里了。
最近经过用户歌单推荐,在听他的《热河》,老歌,基本上是念出来不是唱出来的,但歌词比较有画面感,像个电影片段,较有韵味。
最近为了这帮刚刚认识的乐坛怪咖,我出门的次数都少了,人都变得沉静了许多。而且,听新人的歌多了,再听许巍、汪峰这些老朋友的歌,甚至刚刚红了的赵雷、陈鸿宇们的歌,那种“差别心”立刻就上来了——越工整,越专业,编曲录制越高级,咋突然显得越传统呢?
好像少了股自自然然,自由自在,清清爽爽,随意悠然……糙劲儿。
新鲜,太重要了。
预感乐坛要有天翻地覆的变化,立帖为证。
音乐,本来就是用来玩的,对不对。
不必太认真。
朴树,窦唯,张楚,何勇,周杰伦,许巍,汪峰,王菲,高晓松……这些老炮儿,说你们呢!
万事莫执着。
在无常里,自在的活。
-END-
点击“更多精彩文章”相爱相亲,念念不忘
油腻男、直男癌和软骨病
看完《缝纫机乐队》,我想替大鹏骂街
我眼中的达摩院
一直在努力的艺人,运气不会太差,只会特别差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