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时珍(~),字东璧,晚年自号濒湖山人,湖北蕲春县蕲州县东长街之瓦屑坝(今博士街)人,明代著名医药学家。
每一位帝王出生都会有祥瑞出现,有的是漫天霞光,有的是麒麟送子。
今天咱们要说的医圣李时珍,也有这么一段神话传说
传说,李时珍的父亲李言闻,在他的妻子即将临盆的时候外出打渔,也不知道古代人心怎么那么大,媳妇都要生了还出去打渔。
往常时候李言闻每下一网就会有鱼获,今天也不知道怎么回事,下一网空一网,正在李言闻纳闷的时候,突然感觉渔网一沉,李言闻心中一喜,这是有大鱼入网了呀。拉上来一看,原来是块石头。
李言闻很是无奈,说到:“石头石头,你我无冤无仇,为何戏耍于我,让我愁上加愁”。石头突然说话了:“石头石头,大喜临头,娘子现在落岳了(快生了),先生何求”。原来这块石头是湖里的神仙来给李言闻报喜的。
李言闻一听喜报,扔下东西就往家跑,回到家,正好孩子刚落地,于是就给他起名石珍,长大以后把石头的石改成了时间的时,这就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医圣,李时珍。
李时珍从小体弱多病,很长一段时间都在追逐功名。
李言闻是湖北蕲(qi)春人,一身的医术来自家传,还中过秀才,是当地非常有名望的儒医。什么叫儒医呢,不仅会拿针抓药,还晓得医学病理,儒学教养,这就叫儒医。
李言闻当时的社会地位很高,因为他不仅医术高明,更有文化底蕴,经常出入靠科举发达的世家名门,看到他们生活惬意,李言闻更希望李时珍能够考取功名。
李时珍14岁的时候,考中秀才,取得了儒学生源的资格,李言闻喜不自胜,觉得自己的儿子小小年纪就考中秀才,以后光耀门楣,大有可为。
但是李时珍17岁时第一次考举,落榜了。这对他打击很大,回家之后更加刻苦的学习,在学堂,勤问问题,回到家,挑灯夜战。
母亲总是感性的,不忍李时珍太过劳累,让他去湖边玩耍散散心,回来的时候正好碰到父亲站在门口,脸色非常难看,李时珍知道父亲生气了,于是说道,我不是出去玩耍,而是看到您给病人治病的艾叶酒没有了,帮您采集艾叶去了。
艾叶艾叶,算是湖北的特产了,中医应用方面很普遍,疗效也很好
李言闻闻言说了一句:“闲弓莫拉,闲马莫骑,你现在最重要的是读好书,不要贵人不做,做贱人”。
李时珍当即反驳道:“父亲,不是有句话说,不为良相,便为良医,您一辈子行医问药,受人尊崇,难道这是什么贱业吗?”李言闻没有回答他,拿了李时珍手里的艾叶转身进了药房。
第二年乡试李时珍再次落榜。有一次李时珍去街上买东西碰到一群药商在卖药,李时珍看到一味草药没见过,就过去攀谈,问这是一味什么药材,药商告诉他这味药叫蚤休,主治蛇毒与痈疮,俗称七叶一枝花。
七叶一枝花有首歌叫做,七叶一枝花,深山是我家,痈躯(身上的疮毒)如遇着,一次手捏拿。李时珍听着有趣,就鼓起掌来。继而说道,我听过有句话叫做“黄芩(药材名)无假,阿魏(药材名)无真”是什么意思?
药商就对李时珍说,黄芩价格低廉,没有人会去造假,阿魏是西番(印度)之药,价格极高,市面上几乎没有真货。
后来李时珍发了一场名叫骨蒸病的重症,差点要了他的命。每天都吐一大杯的痰,李言闻给李时珍用遍了各种清热祛痰的药剂都无济于事,人越来越憔悴,李时珍恍惚间好像进入了仙境,里面雕梁画栋,让李时珍流连忘返。这时候有一位神仙大喝一声,李时珍,你在阳间还有大事要做,怎么能他贪恋此间逍遥,快快回去。李时珍豁然醒来。
李言闻告诉他救他的是一篇古方,“片芩一两水二盅,煎一盅服下”。这片芩是什么呢?就是当初讲的“黄芩无假,阿魏无真”中的廉价药材黄芩。
这次的经历让李时珍了解到了中医药的奥妙,一味很便宜的药物,只要对症下药,就能够起死回生。这件事让李时珍坚定了学习真本事,治病救人,而不是沉沦书本中,妄想天下事。
嘉靖19年庚子岁乡试,李时珍第三次落榜了。这次李时珍向父亲明言,放弃科考,专心学习中医。
可以说李时珍不中举,中国少了一位平庸的官,却多了一位千古医圣。
嘉靖24年,湖北蕲州大旱,又发生了水灾,瘟疫横行,李时珍帮助父亲救活了好多濒死的患者,往往都是一剂见效,而且不收分文,让李时珍父子积累了不少功德,李时珍也积累了很多的经验。
黄精潜心研究医术的李时珍发现,很多的古本药典中有大量的谬误。比如说有两味叫黄精,钩吻的药材,黄精益寿,钩吻杀人,一味是补药,一味是毒药,可是在药典当中记载,黄精就是钩吻,李时珍深刻的忧虑着,稍有不当,就会造成人命。这让李时珍坚定了重修本草的决心。
钩吻随着李时珍的本事与名气越来越大,超过了父亲李言闻,一次,他治好了一位小王爷的抽风病,医院,皇宫内院药材多种多样,让李时珍增长了很多的见闻。
嘉靖皇帝医院不被皇帝信任。嘉靖皇帝喜好道教,登机不久,就把炼丹炉搬进皇宫,想要飞升成仙。嘉靖皇帝是信巫不信医,朝廷礼遇的是炼丹的道士,医院中的杏林高手。医院供职1年之后称病请辞,回家乡修订本草去了。
历时27年,李时珍走遍了中国各地,采集药材,分析药理,每到一处都要免费义诊。16世纪之前,《本草纲目》可以说是举世公认的东方医药宝典,中国中医药集大成于此书。
想要了解更多的历史趣事,快快点击右上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