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好中医,你附近或看过的好中医
中医古今书籍在线/离线阅读
编者按
医学以疗效说话,无论中医、西医都是如此,我等学习中医的后生晚辈自然希望能让疗效说话。
欢迎大家评价医案,分享您的中医医案,中医六技、成功失败都可,以期在阅读体会中共同成长。
医案
钱xx,女,29岁,公社干部。
初诊(年8月17日)
风疹作痒成片,时愈时发,已3年余。今年至今连续发作未愈,入夜更剧,瘙痒不能入寐,颇以为苦。皮肤发热喜凉,但天凉时仍发作。经常服抗过敏药片可以暂安,久则失效。据述5年前曾患血吸虫病,治愈后肝肿三指半,检查肝功能正常。
舌质红,苔薄腻,脉细带数。按目前情况,系属湿热郁于血分,湿从热化,而余湿未清,熏灼皮肤,以致干燥瘙痒出血,入夜更甚。治拟凉血滋阴,清热化湿之法。
生地四钱,赤芍四钱,丹皮三钱,黄柏三钱,知母三钱,制苍术三钱,苦参片四钱,地肤子三钱,豨莶草四钱,六一散五钱(包煎)。七剂。
二诊(8月25日)
服药第三剂后,风疹作痒大减,夜已安寐,皮肤仍觉发热。舌、脉如前。大便通畅。平素有胃病,受冷则胃痛,近有泛酸、恶心之感。仍予前法加减。
前方去知母、黄柏,加制香附三钱,青陈皮各二钱。七剂。
本例为湿热郁于血分而发生风疹,其特点为皮肤瘙痒出血,发作时间较长,甚至纠缠难愈。几年来,屡经中西医治疗未效,仍参加农业劳动,但日晒后发作频繁,入夜更剧。自服前方后即停服西药。经过前后两诊共服药14剂,以后未来复诊。经过随访,据述皮肤瘙痒已完全消失,余症亦愈。
当时我们根据瘙痒出血,舌质红,脉细数等症状,断为病在血分,与一般风邪挟湿发于皮肤的风疹不同。故用生地、赤芍、丹皮凉血滋阴为主,重者可加玉竹为助。黄柏、知母、六一散清热化湿为佐,配合苍术、苦参、地肤子、豨莶草等起到燥湿止痒的作用。
黄医师认为,凡属湿热潜伏血分,湿从热化,血热伤阴,皮肤瘙痒出血的病例,如果单用清化湿热之剂,不从血分着手,势必邪恋不去,阴血更受灼伤,以致瘙痒愈增,缠绵难愈,当详为鉴别。
风疹虽为小恙,但由于反复瘙痒,缠绵难愈,患者深为痛苦。黄医师治疗此症,对病延已久表虚吹风即发者,常用玉屏风散为主方以益气祛风;血虚有热者,常用生地、赤芍、丹皮、银花等以凉血清热,或加知母、玉竹以滋阴润燥。并辨别湿邪之轻重,加入地肤子、六一散、苍术、苦参片等清化湿热。以治风疹瘙痒,每能见效。
风疹–荨麻疹(1)
血淋–急性膀胱炎
遗尿(2)
遗尿(1)
浮肿–尿毒症
不完全性肠梗阻案
浮肿–面浮足肿
全身浮肿
浮肿
浮肿–面目下肢浮肿
耳聋
痿症–肌萎缩脊髓侧索硬化症
痿症–神经功能性运动障碍
偏瘫–中风后遗症
痹症–关节炎
痹症–风湿热
心痹–风湿性心脏病
湿郁–迁延性肝炎
癫症–精神分裂症(2)
癫症–精神分裂症(1)
郁症–精神分裂症
癥积-早期肝硬化
肝气(6)
肝气(5)
肝气(4)
肝气(2)
肝气(3)
肝气(1)
便秘(1)
便秘(2)
肠澼–慢性结肠炎
腹泻–慢性结肠炎、蛔虫
腹泻–慢性结肠炎
腹泻–慢性结肠炎
腹泻-急性肠炎
呕吐(3)
呕吐(2)
呕吐(1)
胁痛–胆囊炎(1)
胁痛–胆囊炎(2)
胃脘隐痛嘈杂
胃痛–胃窦炎
胃窦炎、胃下垂
胃痛呕血
胃痛–胃窦炎
胃痛–胃小弯溃疡
胃痛–胃脘胀气作痛
胃痛–胃脘胀闷疼痛
胃痛–胃脘嘈杂泛酸
胃痛
胃痛–胃窦炎
胃痛–胃小弯溃疡
胃痛
下腹痛胀
脘腹痛胀
蛔虫病
耳源性眩晕症
神经官能症
头晕
神经衰弱(3)-眩晕
神经衰弱(2)-眩晕
神经衰弱(1)-眩晕
偏头痛(2)
脑震荡后遗症2例
三叉神经痛
偏头痛
神经官能症头痛
风湿性心脏病
心率不齐(3)
心率不齐(2)
心率不齐(1)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2)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1)
神经官能症
补中益气治疗脱肛和便秘
失眠
神经衰弱(2)
神经衰弱(1)
自汗
盗汗
溶血性贫血
贫血
胸痹心痛案
再生障碍性贫血
肺痨(2)
肺痨(1)
慢性支气管炎咳血
咳血
支气管扩张
支气管炎3例
哮喘性支气管炎(2)
哮喘性支气管炎(1)
医家简介
黄文东(-年),字蔚春。江苏省吴江人。幼承庭训,攻读古典经史,14岁考入上海中医专门学校,受业于孟河名医丁甘仁先生门下,年以首届名列第一毕业于该校。毕业后,返回原籍震泽镇悬壶应世。年应丁济万(丁甘仁先生之长孙)院长的邀请,返母校(是年学校改名为上海中医学校)执教,并任教务长之职,当时年仅29岁。任职期间,还担任《本草》、《黄帝内经》、《难经》、《伤寒论》、《金匮要略》、《中医妇科学》、《名著选辑》等教材编写及课堂教学。前后凡17载,直至年该校停办。执教期间,同时开业于上海武定路寓所。
建国后不久,黄氏即主办上海市中医进修班、中医师资训练班。历任上海中医学院中医科教研室主任、医院内科主任、上海中医学院院长、中华医学会上海分会副会长、上海市中医学会理事长、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副会长。年授教授职称。
黄氏著作颇多。建国前执教时主编的教材,已见上述。建国后撰有《丁氏学派的形成和学术上的成就》、《继承整理李东垣学说的体会》等论文20余篇。医院校《中医内科学》教材和《著名中医学家的学术经验-----中国现代医学家丛书之一》。医院整理出版了《黄文东医案》。
来源:摘自《黄文东医案》,上海人民出版社。
寻找好中医,你附近或看过的好中医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有医院就医★
中医“五劳”会生病,您占了“几劳”?★★★★★
找中医看病须知★★
中药品种里的“黑匣子”,了解一下★
舌苔黄腻不是湿热,不是痰热!!★★
三伏天虽热,当防暑,又当防暑受凉。★
风疹–荨麻疹(1)
《黄帝内经·灵枢》阴阳二十五人
《黄帝内经·灵枢》阴阳二十五人
人活一口气,气虚有招,补气摄血,月经不再提前★★★★
童年见过吃过的花草,是否已然是你的过往?★★
妇人脉象的奥秘★★
每逢淋证,为何必行咽部望诊?
里清外透治温病
血淋–急性膀胱炎
《黄帝内经·灵枢》五味论
《黄帝内经·灵枢》五味论
赶紧摸摸你的颈后,出现这种情况的,再不重视就晚了★★★★★★★★
夏季佳品之苦瓜:口苦能为偈,心清志方操
一文读懂“肾病综合征”的中医治疗
任应秋:我学医五十多年的经验与方法★★
初学中医无从下手?中医名家岳美中推荐这些书★★
遗尿(2)
《黄帝内经·灵枢》动输
《黄帝内经·灵枢》动输
李可谈养生:阳虚寒湿者十之八九,阴虚热证者百不见一二★★★★★★
长夏养生,重在养脾★★★
小儿腹诊,竟是辨病的关键!
《我不是药神》:药能救命,人性方能救心。那么医疗系统能做什么呢?★★
宋美龄、张学良、胡适之的病,都是谁治的?★★
遗尿(1)
《黄帝内经·灵枢》五禁
《黄帝内经·灵枢》五禁
纵贯千年的华佗《五禽戏》(图解+视频)非常珍贵!★★★★★★
学好中医,必须要读几千年前的经典著作吗?★★★
三伏天盛行三伏贴,你贴了吗?★★★
图解三伏贴制作全过程★★
一位老中医治杂病的经验,字字千金!★★★
浮肿–尿毒症
《黄帝内经·灵枢》玉版
《黄帝内经·灵枢》玉版
深度好文:《我不是药神》的诛心七问★★★★★
看看真实的李可——“救命先生”李可和他的弟子们★★★
砒霜:谁是你的药神?★★
我为什么从不体检?一位医生如实说:值得每个中国人反思!★★★
揭秘!清朝宫廷代茶饮为何备受推崇?
可母亲说:中医无“绝活”。她宁可把本事带进棺材,也不传给我
《黄帝内经·灵枢》卫气失常
《黄帝内经·灵枢》卫气失常
双脚7个变化说明“人老了”,3个动作强健腿脚,抗衰老、驻青春★★★★★
西洋参:滋阴补气、清热生津,炎炎夏日少不了!★★
十二经筋是什么?它与十二经络有什么关系?★★
生命即是一团阳气,养生与治病的关键就是养阳!★★
酸枣仁:东方睡果,失眠者的福音!★
浮肿–面浮足肿
《黄帝内经·灵枢》贼风
《黄帝内经·灵枢》贼风
孩子犯错为啥不能批评?中医给你解释“七不责”★★★★★★★
痰湿体质,还有亚健康怎么办?★★★
方药中:独创“七步辨证法”论治疾病★★
学习中医很精彩,学习中医很无奈★★
不完全性肠梗阻案
全身浮肿
《黄帝内经·灵枢》水胀
《黄帝内经·灵枢》水胀
《伤寒论》在线阅读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每个人都可以读懂的中医 ★★★★★
人体穴位大全
中医古籍的剂量不知道算多少?收藏这篇就够了
医院“代煎药”的猫腻!★★★★★★★★★★★★★★
被西方偷走的千年中医绝技★★★★★★★★★★★★★
中国第一部全面《急性心肌梗死》防治电影,转发1次挽救1条生命★★★★★★★★
论中医之“气”
中医段位谈:衡量中医水平的三阶九级
什么是扶正祛邪?
中药炮制知识
中医传统治法
中药学知识
中药基本理论知识
中医理论八议
中医哲学对人类的重要贡献
中医哲学是具元创性的科学哲学
辨“证”论治的哲学解读
阴阳代表一条与西方科学不同的认识路线
中医学是象科学的代表
中医学生存的哲学依据与经络的时间本质
中医启示人类重新审视科学
中医百年沉浮说明了什么
年5月文章汇总
年4月文章汇总
年3月文章汇总
年2月文章汇总
年1月文章汇总
年12月文章汇总
年11月文章汇总
年10月文章汇总
年9月文章汇总
年8月文章汇总
年7月文章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