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株药草改变世界,一枚银针联通中西,一缕药香跨越古今,这就是中医药的魅力所在。作为中医药重要发祥地、医圣故里,从中医药大省向中医药强省迈进,河南倾力而为、全力以赴!——编者按岐黄学者、河南中医院院长朱明军:高位推进创建国家中医医学中心04:50作为医生,他是闻名中医界的“名医”,更是无数患者心中的“良医”;作为院长,他是优秀的管理者,一路披荆斩棘,全院共同努医院前列;他是岐黄学者、河南中医院院长朱明军。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李倩大河健康报记者梁露露争创国家中医医学中心“创建国家中医医学中心,就是要对标一流、走向国际,建设成为国家中医临床医学的高峰、高层次的中医药领军人才培养基地、高水平的科研成果转化高地,我们一直在朝着这个目标不懈努力。”朱明军语气坚定。坚守中医一线近40年的他作为河南省人大代表,在今年河南省两会期间,围绕加快推进河南中医院创建中医类国家医学中心提出建议。他说,河南省正在重大的科研平台、科研项目、成果奖励、人才项目等方面,向整个中医药行业优化评审体系,凸显中医药的贡献度,让河南能够有成功申报国家中医医学中心的基础。目前,河南中医院已经按照国家要求,正式向国家提交了医学中心的建设方案和报告。国家医学中心功能布局依托郑州市人民路院本部、龙子湖院区、东院区、河南中医一附院全医院和商丘院区(河南中医院医院),项目建设主要集中在东院区。中心设置院士工作站、国医大师工作室、岐黄学者工作室、科技领军人才工作室,建立满足硕博士教学使用的实训中心、多功能厅等功能用房,建设中医药人才培养中心;设立中医特色制剂研发、中药治疗标准研究、中药新药交叉创新平台、公共实验及研究平台、中药新药与诊疗设备研发平台、成果转化平台等功能用房,建设中药新药和医疗器械研发攻关中心;联合国家超算郑州中心等单位,搭建临床科研一体化信息系统、开放共享的慢病智能化管理平台,建设国家医学中心优势病种专病数据库;…………建高峰、起高地,创建国家中医医学中心,通过总体布局、“六大中心一平台”建设,医院实现“医教研防管”全方位的提升,辐射带动全省中医药服务能力水平的提升,从而为一亿河南人的健康“兜底”。推动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惠及更多人自年1月起,来自河南中医一附院的10名专家医院,开展日常诊疗、带教帮扶、临床同质化管理等业务,涵盖儿科、呼吸、心血管等20个方向的知名学科团队陆续进驻,在56个专业进行深度合作。与此同时,医院的多名管理干部及医务骨干,陆续前往河南中医一附院进修学习,全方位提升医疗服务水平……河南中医院医院是第五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项目。而商丘市位于河南省东部,户籍人口超千万,优质的医疗资源缺乏。河南中医院医院作为国家医院,朱明军希望把河南中医院的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到商丘,覆盖整个豫东乃至于豫、鲁、苏、皖交界的这些地区,实现患者异地就医数量明显下降,更好地满足群众就医需求。“根据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的需要,医院10%以上的医疗专家队伍,来带动各个专业的发展,通过5年建设周期,争取区域患者外转率降低20%以上,重大慢病患者死亡率降低10%以上,凸显中医药治疗重大疾病的突出优势,服务健康河南建设,助力中医药强省建设。”朱明军说。据介绍,河南中医院医院项目以河南中医院呼吸、儿科、心脑血管三个专业为引领。构建慢病中医药防控体系年河南省两会期间,朱明军代表提出了《建立河南省重大慢病中医药防控体系》,建议充分发挥省级中医医疗机构的领头羊作用,建立河南省中医药慢病防控中心。这条建议得到河南省卫生健康委的高度重视,助推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出台。朱明军认为,无论是重大慢病还是突发的传染病,中医药都能起到很好的作用,因此要加强基层中医药防控及慢病技术培训。近年来,通过业务托管、专科共建、专科联盟等合作方式,河南中医院以医联体建设平台,成立“河南中医院医疗集团”,医院16家、医院1家、专科联盟16个,医院在专科建设、医疗服务、人才梯队、中医药特色等方面的能力水平不断提升。“山再高,往上攀,总能登顶;路再长,走下去,定能到达。”朱明军表示,新时代新使命,河南中医院的一代代中医人呕心沥血、集智创新,在浩瀚的中草药世界探索钻研,并将继续在药香弥漫的中原大地续写中医药传承创新篇章,用高水平的中医药服务满足临床患者诊疗需求,朝着建成全国中医临床医学高峰、中医药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和科研成果转化高地这个目标不懈努力,以高质量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助力河南中医药强省建设。
转载请注明:http://www.ziqiangbuxi.net/zyzaix/117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