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坡曰第二章第一节人物选择二新闻性

第二章第一节人物选择

(二)新闻性

2、新闻性

这里所说的“新闻性”不同于学术界的定义,是《乡约》栏目在实践中特定的用语。我们认为凡是具有重大、突发、稀缺、贴近、幽默、新鲜、情感、反常性质的事件或人物就表示为具有“新闻性”,这些标准同时考虑到了节目的导向性和节目的可视性,像“幽默”

在学术界可能不属于“新闻”范畴,但《乡约》的节目风格是“快乐访谈”,而幽默是制造快乐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栏目也把它归纳到新闻性,而“稀缺”更多的是考虑到了节目的可视性,这些是节目选择人物或事件的一个重要标准,是为什么这个人物或事件能够进入节目的理由。“新闻性”是从选题阶段就开始抓起的,一个选题至少要具备一种特性,上述特性具备得越多,选题的质量就越高,就越有价值,因为能引起观众兴趣的点就越多。

例28:《老吴退休》

江苏省江阴市华西村原党支部书记吴仁宝,在“人民幸福就是社会主义”这种质朴的理念指导下,在改革开放初期,突破了种种体制的障碍,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实践着他“让人民幸福的社会主义”,实现了村里年终人人有分红,家家主楼房、户户有轿车,年轻人结婚村里还配给别墅,他为华西夺得“天下第一村”的美誉,曾放言干到80岁才退休的吴仁宝,在村党委书记的任上干了48年后,在年7月5日,76岁的吴仁宝提前四年交出了自己的权力之棒。

节目从吴仁宝退居二线说起,讲述了他张扬而富有传奇的人生故事,梳理了这个只念过三年私塾的农民,以政治家的智慧与企业家的天分在改革开放的经济大潮中,走工农结合的路子,大力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经过48年艰苦奋斗,把贫穷的华西村建设成了经济实力雄厚,村民富裕幸福的“天下第一村”,这是他个人的奇迹,也是一个时代的奇迹。

这个选题就在于它的意义十分重大,过去的许多年里,吴仁宝的故事始终是中国广大乡村舞台上的一个传奇,吴仁宝是我国改革开放的亲历者和见证者,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践者,他是一个时代的标志性人物,他的人生传奇反映的领域已经超越了三农的范畴,反映的是一个时代的变迁,他的人生经历也是这个时代的缩影,人物命运与时代的融合,不仅使人物厚重,并且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例29:《当代神农》

袁隆平是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杂交水稻工程研究所主任,从60年代中期他就开始研究水稻的增产技术,近些年,他研究的超级杂交水稻亩产量不断增加,达到了每亩产量公斤,创造了世界纪录,他被中国人称为当代神农,他被外国人称为杂交水稻之父,可以说他是中国最著名的农民、中国最著名的科学家、同时也是最著名的亿万富翁,在他身上,体现了知识和财富的完美结合。袁隆平的人生故事本身就是一个传奇,但故事中表现的意义远远超过了他的人生传奇。

民以食为天,人类从未停止过对饥饿的抗争,从未停歇过对粮食的渴望。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粮食问题不仅关系着中国的稳定和发展,也关系着世界的稳定,如果占世界人口五分之一的中国出现粮荒,对全世界的粮食安全都会产生影响,于是有美国学者惊呼:谁来养活中国?

中国人多地少,耕地面积有限,在有限的耕地上提高粮食单产,也是保障中国粮食安全的有效途径,因此,袁隆平的贡献超出了农业生产的范畴,对全世界的粮食安全,都有着重大意义。

例30:《大棚书记》

山东省寿光市孙家集镇三元朱村的党支部书记王乐义,在冬季运用塑料大棚技术改变了北方冬季不能生产的历史,掀起了一场绿色革命,在大棚蔬菜种植成功的第一年,王乐义仅在寿光县就指导建起个大棚,全部获得成功,第二年,大棚数量过万,之后王乐义无偿传授技术的足迹遍布全国11个省份,还在家门口办起了新疆班、部队班、下岗职工班等,很快,“白色革命”如燎原之势在中国北方农村迅速展开,全国大棚蔬菜种植面积迅速达到万公顷,占到了世界设施栽培面积的87%,亿万农民因此走上了富裕之路。

在北方的冬季,城市居民一般要做两件事情,一是买媒取暖,一是储存萝卜白菜过冬,由于过去交通物流也不像现在这样发达,北方冬季的餐桌上只有大白菜唱主角,王乐义故事的意义在于,冬季塑料大棚技术改变了几千年来北方农业传统的耕作方式,让冬闲的农民有了事儿干,因为大棚蔬菜,在中国第掀起一场“菜篮子革命”,结束了北方人冬季只能吃白菜萝卜的历史,同时,这项技术的普及推广,让更多的农民增加了收入。

虽然在“新闻性”上都体现着重大,但上边几个节目“重大”的分量也是不尽相同的,袁隆平的贡献不仅是对中国的,而且也是对世界,吴仁宝的故事是我国一个历史时期缩影,而王乐义的贡献是对农业技术的一场革命,其影响力和影响范围也是不一样的

例31:《牌局大揭秘》

福建省长乐市玉田镇的郑泰顺,在建筑工地做零工时,一次在路边的书摊上看到了一本如何变魔术的书,这让他十分着迷,工余他练习扑克手彩戏法,加上他超人的记忆力和快速的手法,他能在发牌时得到自己想要的牌,后他拜上海杂技团的一位魔术名家为师,魔术表演也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观众要哪张牌他能从54张牌中马上辨别出来,同时也学会了背面认麻将,通过洗牌、记牌和桌上快速换牌等手法得到自己想要的牌,照他的话说,如果他去赌场出千,肯定是战无不胜,赢个几千万就跟闹着玩儿似的,但这时,他的家庭还确实和赌博产生了关系。

郑泰顺的嫂子在家闲着没事儿渐渐参与起赌博,数额越来越大,最后欠下多万赌债后离家出走,至今渺无音信,家里所有的积蓄为他嫂子还了赌债,郑泰顺的父亲也被气得一病不起,不久就离开了人世,这件事对郑泰顺触动很大。一天,两个慕名来拜访的人请郑泰顺吃饭,酒后这两人绑架了郑泰顺,要求只有一个,让郑泰顺交给他们认牌换牌的手法,目的是为了去赌场出千发财,这让郑泰顺想起自己因嫂子赌博落得个家破人亡的结局,从此他决心揭露赌场上的骗局,他开始通过电视、报纸、网络、办戒赌班来宣传戒赌,通过他的表演来揭穿赌场出千的骗局,他的努力挽救了不少赌博上瘾的人,也挽救了这些人的家庭。

节目在摄像机的镜头下,郑泰顺表演了掷骰子,他想要几点就来几点,打麻将他背面识牌,要什么翻出来就是什么,扑克、麻将、牌九,不管是谁怎么洗牌,他都能得到他要的牌,即使是特写镜头、慢动作播放,他的手法也是表演的滴水不漏,毫无破绽。

揭露赌场骗局,这样的故事本来就很稀缺,赌博中的意外也是观众很好奇,而郑泰顺现场表演的赌场上常用的欺骗手法,不仅是“稀缺”,而且称得上是绝无仅有,这种表演不仅让观众大开眼界,而且对其中的奥妙百思不得其解,这种故事与现场互动的“稀缺”性,使节目获得了很高的收视。

例32:《胖就胖吧》

四川省成都市华阳镇关东村的贾梅,出生时就是一个巨型儿,体重达到了11斤,这么个大胖闺女,乡亲们那叫一个稀罕,那时人们还没有意识到,肥胖会成为贾梅与家人今后的苦恼和负担。10岁的时候,贾梅体重就到了斤,成年后,体重更是达到了斤,这可是当下女孩子的不堪承受之重啊,但贾梅从小就性格开朗,还特别喜欢唱歌跳舞,甚至梦想着要登上舞台,就她这腰身,大家都劝他算了吧,连歌舞团的门儿都进不了,那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儿,母亲更是坚决反对她登台唱歌,却不说她唱的怎么样,母亲认为她这体重上台亮相就是丢人现眼。为了唱歌,贾梅跟母亲说到外地打工,自己跑到湖南益阳,直奔一个大演艺场要在那里唱歌,恰恰因为她的体重,对方认为她作为一个歌手有明显的特点,演艺场竟收留了她,从此贾梅开始在演艺场唱歌,业余时间还学习了舞蹈,斤的体重,民族舞、劲舞样样来,压腿、劈叉、下腰,对她来说,这些高难动作她也都样样拿下来了,后来,她了解到还有很多像她这样的胖姑娘有着一个艺术的梦想,只因为胖而生活在自卑里,为让这些人走出自卑的阴影,大胆实现自己的梦想,贾梅就干脆成立了一个胖子艺术团,14个平均体重超过斤的胖子,从此活跃在农村舞台,同时把欢乐、自信传递给观众。贾梅的事迹引起了媒体的,这个当初不被人看好的胖姑娘和她的胖子艺术团一起,登上了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和东方卫视表演的舞台。

在我们的生活中,胖子并不少见,但胖子还要跳舞,还要劈叉、下腰就不多见了,胖子不但要跳舞,而且还跳出了名堂、跳出了名气,这也只能说是稀缺,因为少有,就显得珍贵,因为难得一见,所以观众就想见见,贾梅那种天生乐观、不自卑、不服输的性格,造就了她与其他胖子不同的人生。

例33:《乡约广西巴马县》

广西巴马甲篆乡平安村的黄妈干在节目拍摄时已经岁了,她生于年,也就是清朝光绪三十二年,年,年仅12岁的黄妈干在父母包办下,嫁给同村比她大2岁的黄新尤,由于婚后五年一直未育,于是丈夫又纳一妾,娶进门后她以“妹妹”相称。黄妈干心地善良,为人宽厚,性情平和,看淡世事,和这个妹妹和睦相处,节目录制的时候,她的这个“妹妹”也岁了。现在的黄妈干十分勤劳,由于当地是长寿之乡,有不少游客到村子里来,黄妈干就织些围巾卖,遇到孙子外出,岁的黄妈干帮孙子照顾着小门脸,有顾客上门她也会讨价还价,节目现场主持人与她互动,她思路清晰,现场算账找钱,让人感到不可思议。

人活70古来稀,现在生活好了,活到80以上不稀奇,但活到岁的就很稀少了,况且岁的黄妈干不仅生活能够自理,还能参加劳动,当地为了宣传长寿之乡做了宣传片,黄妈干作为宣传片的主要人物,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她成了当地家喻户晓的人物,作为一个岁的老人,在节目现场当着近千名观众,从容不迫、亲切祥和、思维清晰,她一上场就吸引了观众的眼球,因为在她这个年龄,无论她做什么大家都是关心的。

例34:《乡约内蒙古乡约鄂托克前旗》

内蒙古自治区鄂托克前旗的高佳茹,毕业于南京旅游职业学院,本来她可以去迪拜或澳门的酒店做管理,后来还是尊重了父母的意愿回到鄂前旗,在旗旅游局做农牧业讲解员。在节目的相亲现场,她给男嘉宾提出了一个刚性的要求,如果生了二胎必须要随她的姓,不答应这个条件就没必要再往下进行,这个要求正是缘于她的一段情感经历。

高佳茹的父亲是个大男子主义,他一心想要一个儿子,可事情偏偏不随人愿,第一个是女儿,高佳茹出生后还是个女儿,如果再生就超生了,为了再生一个儿子,在高佳茹出生才二十多天就把她送到外地,寄养在亲戚的家里,幼小的高佳茹就这样和父母分别了九年,后来,虽然高佳茹回到家里,但她和父母的隔阂很深,她认为这九年父母是对她的抛弃,20年来她勤奋努力,把自己锻炼得很优秀,20多年,直到节目拍摄的前一天,她对妈妈一直叫阿姨,从不肯叫一声妈,拍摄现场她向男嘉宾提出来二胎必须要随她的姓,就是想向父亲证明,女孩儿不比男孩儿差,同样也能传宗接代,这是她20年心结的直接吐露,也是现场向父母挑战。

如果在节目中,稀缺是抓人眼球,那么情感则是走心,它直接捅到人们心灵深处最柔软的地方,给人的是感动,情感是文艺作品中最能打动人、最能产生感染力的地方。节目拍摄时,高佳茹的父母也来到现场,在高佳茹讲述完自己的情感经历之后,主持人现场调解,让高佳茹现场改口叫“妈妈”,当高佳茹艰难地开口叫了声妈妈时,母女两人委屈、愧疚的泪水夺眶而出,现场的观众也被深深地感染,把整期节目的气氛推向了高潮。

例35:《艾滋孤儿的妈妈》

安徽省阜阳市艾滋病防治示范区的王庄村,有一位身份特殊的女人,她叫张颖。张颖是一个成功的商人,北京外交学院毕业后,从搞服装专卖到办西餐厅、快餐店、咖啡屋,样样都是阜阳第一家,成为当地有名的富姐。

年11月,张颖在村里遇到了一个叫楠楠的13岁女孩,楠楠的父母因患艾滋病去世,楠楠也因此感染了艾滋病。张颖见到她时,因为营养严重不良,看上去就像七八岁的孩子,而且当时高烧不退,还伴随着剧烈的咳嗽,张颖感到如果不赶快治疗,恐怕她的生命只有几个月的时间了,于是,张颖带她来到北京寻找抗病毒的药,但当时国内还没有儿童可以服用的艾滋病抗病毒药,张颖通过多方打听,联系到美国汉普郡大学的一个教授,通过她在美国一个帮助艾滋病患者的组织申请到了一份可以给儿童服用的药,几经周折,楠楠的病情稳定下来,张颖从此也和村里个艾滋孤儿结下了不解之缘,为了这些孤儿,她有些生意停止了,有些店面关张了,她几乎每天奔走在阜阳各个村庄的泥土路上,去拜访那些曾经帮助过的家庭,给他们送慰问金、奶粉、衣服、书本……情感是人类的本能需求,好的情感故事往往能带来感动,给观众留下长久的回味与记忆。张颖为救助艾滋孤儿倾注了全部情感,原因是当时她也有一个刚满一周的儿子,楠楠的境遇激发了她博大的母爱,张颖救助个艾滋孤儿,这是一种无私的爱,是一种为社会奉献温暖的爱。

例36:《家有蟒蛇》

海南省琼海市椰子寨的黄开宁,读完初中后就一直在寨子里照顾着家里的甘蔗林和槟榔园,年8月的一天早晨,他在槟榔园里锄草时,发现一条比手指略粗、半米长的小蟒蛇,并且蛇的身上还有被镰刀砍伤的痕迹,于是他就带回家饲养,还给小蟒蛇起了一个很吉利的名字:阿财。

阿财和黄开宁住在一个屋,睡在一张床,十年中和黄开宁一起在长大。

一天夜里,一个小偷摸进了黄开宁的屋里,不想脚下被一个软软的东西缠住,当小偷看到是一条巨大的蟒蛇时当时就吓昏了,黄开宁不费吹灰之力就抓住了小偷。蟒蛇一天天长大,吃的也越来越多,因为要给阿财买活鸡吃,生活并不宽裕的黄开宁感到压力,他想到蟒蛇的家在野外,就红着眼眶把它送回山里,然而,独自回家的黄开宁却感到六神无主,总觉着生活中少了什么。就这样在牵挂和惦记中,黄开宁煎熬了48天。

这天,黄开宁下地回来刚进家门,看到地上有很多泥巴,其中还夹杂着一些草叶和水渍,黄开宁惊喜地意识到阿财自己又回来了!从此黄开宁也下了决心,以后不管怎样,绝不和阿财再分开了。

不知不觉间十年过去了,黄开宁结婚生子了,阿财也由当年的小蟒蛇长成了4米多长、一百五十多斤的大蟒蛇,它完全融入了这个家庭,黄开宁两口子下地,蟒蛇就成了能照看家的“蛇保姆”,主人回家了,蟒蛇就静静地盘在客厅里,或陪黄开宁的孩子玩耍,随着阿财的名气越来越大,有人出高价要买阿财,但在黄开宁的眼里,阿财已经成了他的家人,给多少钱都不能卖。

情感故事不仅仅在人与人之间产生,在其他事物之间也能产生投射,所谓的睹物思人正是这种移情,“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家有蟒蛇》讲的是人与动物十年的情感故事,这种故事在人们的经验中较少涉及,因此会产生一种新鲜的感觉,并另有一番情趣。《乡约》栏目拍过不少这样人与动物的情感故事,人与鸟、人与鹰、人与猴、人与虎等,都取得了不错的收视效果,但在拍这类题材时,表现的都是人的情感,投射出的是人的境界,这一点是不能动摇的,否则,节目就成了《动物世界》。

例37:《讨薪专家》

陕西省平富县的孙武胜曾在外地打工,还是个小包工头,村里的好多乡亲投奔他在他手下干活儿,但年春节前,他没能从公司里拿到乡亲的工资,投奔他的乡亲则认为他是有钱不给,恶意欠薪,在年关之前绑架了他的儿子。虽然在年三十儿子被救出来了,但因乡亲们没拿到工钱,那年春节他躲在家里不敢出门,老父亲骂他丢了祖宗的人,连乡亲们的钱都敢坑!委屈的孙武胜躺在床上思绪万千,写下了一首打油诗:人人回家过大年,我家孩子难团圆,孩子被绑架,老人有抱怨,只有学法律,讨不到工钱誓不还!从此,他走上了一条专为农民工讨薪的路。孙武胜最初不懂法律就自学,遇到官司就求助,从当初一个告状都不知道告谁、上法庭要喝酒壮胆的农民工,成立了自己的公司,专门为农民工普及法律知识,替农民工打官司维权,成了一位讨薪专家。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随着城市建设的加快,许多农村剩余劳动力开始在城市就业,但由于法制不健全、法律意识淡薄,农民工辛苦一年拿不到工钱的现象很普遍,有的甚至是恶意欠薪,引起了国家和全社会的重视。农民工外出打工,最关心的就是一年到头能不能拿到自己的工钱,这是和农民工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问题,因为贴近,所以,通过节目的播出,农民工可以知道自身有哪些合法权益,应该签什么样的劳动合同、签合同时会有哪些陷阱,再不济遭遇恶意欠薪了知道怎么打官司,节目播出后,不少农民工给栏目打电话要孙武胜的联系方式,想通过他寻求法律援助,孙武胜也帮助不少农民工讨回了工钱,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

例38:《“魔石”入菜记》

重庆市万州区太白岩村的王琨(女),自幼家境就十分贫寒,家中一间瓦房还是爷爷的爷爷那辈儿盖的,改变贫穷的生活,过上好日子是她从小就有的一个强烈的愿望,在十几岁时,她就迫不及待地离家闯天下,她在商场站过柜台,在自由市场卖过童装,在县城开过餐馆,还在银行做过职员,尽管很奔波,但还是没有挣了多少钱。23岁那年,王琨经人介绍和一个在县城信用社做信贷员的小伙子结了婚,小伙子有县城的户口,家庭条件也不错,王琨感到以后的生活有了保障,这也让她沉浸在以后幸福生活的想象当中,然而,在她还没有把婚后幸福的日子想充分的时候,她以为美满的婚姻就很快地结束了。

离婚后,王琨患上了严重的失眠症,在治疗过程中,一位老中医给她推荐了一款麦饭石治疗枕,她试后感到了效果,她开始研究麦饭石的治疗功能,想到破裂的婚姻,也让她意识到今后的日子靠谁也不如靠自己,她想到了再次创业。根据她对麦饭石的了解和开过餐馆的经历,准备开一家用麦饭石入菜的特色餐馆。王琨拿着麦饭石去找三峡医科大学的专家教授请教,麦饭石有哪些微量元素,这些微量元素在什么条件下可以充分释放,在什么条件下这些微量元素有利于人体的吸收,在教授的帮助和指导下,王琨将麦饭石用30多种中药材和香料浸泡48个小时,再将这些石头直接下锅做菜,通过高温加热使麦饭石的微量元素充分释放,以提高菜品的营养价值,按照这个思路,她用麦饭石做出了一道“魔石咕噜鱼”,就是把事先加工好的麦饭石块和鱼一起炖,后来这道菜参加食品博览会,一举获得第二届中国餐饮博览会美食创新奖、7年第8届中国美食节最高奖金鼎奖,这也坚定了王琨重操旧业开饭馆的信心,并发明了用麦饭石烤、蒸、煮、炒多种入菜方法,魔石入菜成了她饭店的招牌,生意越做越火,创业获得成功。

节目播出后,引起了很多人的兴趣,一些农民、进城务工者和城市的下岗职工、一些扶持创业的政府机构纷纷给栏目组来电,询问“魔石咕噜鱼”的情况,人们在王琨命运的同时,也关心她用石入菜的技术,或者把它当做了一个切实可行的增收致富的项目,而且这个项目投资少、易操作、特点鲜明,同时王琨的实际操作也提供了成功的范例,观众之所以对这个节目投以极大的,除了王琨的创业精神,还有这个致富项目的贴近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例39:《麻嫂变戏嫂》

四川省罗江县鄢家镇星光村的范华秀是一位普通的农家妇女,为人好爽热情,还是一位麻将高手,因为天天搓麻将,她两天两夜不睡觉那都是常事儿,村里把她们这样的一群人叫做“麻嫂”。因为天天搓麻,麻嫂们有的肩周炎,有的颈椎病,有的搓麻搓到胳膊脱了臼,有的回家挨了老公的揍,甚至有的还闹起离婚,于是范华秀想不能这样过日子了,搓麻本来是为了高兴,结果却是闹得都不高兴。不搓麻干啥?总不能在家干坐着吧?范华秀想着成立一个嫂子歌舞团,搞一些健康的文化活动,她给麻嫂们做工作,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成立了一个鄢家镇嫂子歌舞团,针对村里的计划生育、孝敬老人、夫妻婚姻、宅基地纠纷中等不文明现象,排练小品,针砭时弊,逢集过会的到当地农村演出。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嫂子歌舞团义演两百多场,参演的电视剧《罗江故事》获得全国最佳纪录片奖,昔日的农家大嫂,有4人被省音乐家协会、德阳市曲艺家协会吸收为会员。

和农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相比文化生活还比较匮乏,搓麻是在我国农村中普遍存在的现象,特别是在北方农村,农闲季节的日子就是靠“看电视、喝小酒、打麻将”的“冬季老三样”来打发,当初鄢家镇因为打麻将闹家庭矛盾的现象,在我国其他农村并不少见,范华秀组织嫂子歌舞团,丰富农村的文化生活,既是范华秀的人生故事,也是其他地方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可以借鉴的经验,因此,这个故事很贴近,也很实用。

按照“新闻是对新近发生或发现的有社会意义的能引起广泛兴趣的事实的传播”(年8月中宣部全国18大城市的报纸工作座谈会纪要)的理解,在《乡约》的人物选择中,“三农背景”决定着栏目与其他访谈节目主人公的差异性,体现着频道的定位;而“新闻性”则是选择这个人物的理由,为什么选择他而不是别人,这要具备两个条件,就是这个人故事的社会意义和能够引起人们广泛的兴趣。对《乡约》来说,那些重大、突发的新闻传播可能不适合,因为《乡约》不具备那样的属性和传播平台,但新闻属性中的稀有、贴近、奇特的特性,《乡约》倒可以放大到极致,所以,对《乡约》来说,“新闻性”更强调人生中那些独特的、稀有的、难得一见、与众不同的、奇特新鲜的、实用的、妙趣横生的、和百姓生活相关的故事,而具有这些特性的故事,往往是最能引起社会共鸣,获得不俗的收视。

出自肖东坡个人专著《东坡曰》

内容欢迎扫描肖东坡

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北京白癜风医院哪家治疗最好
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ziqiangbuxi.net/zyysg/30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