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咨询倒底是西医还是中医一

在我的那篇《在IBM做十年咨询顾问,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文章里,我讲到了管理咨询的作用就像企业的医生。

这个类比,我在很多咨询同行的文章里,都有看到,说明大家对这一点基本达成了共识。

具体来讲,咨询顾问给企业做医生的过程就是:通过诊断企业的问题,为企业开出一个治疗方案,帮助企业解决一定的问题。

那么问题来了:我们经常看医生的人,会发现医生有两种:西医和中医。医院的人,也会发现,医院,你自己要首先做个判断,同样是看妇科,我今天要挂个西医科室的号,还是中医科室的号?

如果管理咨询是企业医生的话,那管理咨询倒底是中医,还是西医呢?

如果想回答这个问题,我想首先要搞清楚西医和中医的区别在哪里?

我不是专业的医生,对医生的了解仅限于自己不太多也不太少的就诊经历。所以,我想先基于自身的经历,总结一下西医和中医各自的特点。

我们都知道,通常看一次病的流程是三个环节:

一:首先,先找医生诊断病情,出具诊断结果;

二:然后,医生根据诊断结果,出具治疗方案;

三:最后,病人按照医嘱,执行治疗方案,按时服药,到点儿打针输液,或者做个手术等等。

所以,我们可以按照这三个环节,分别研究下管理咨询和医生看病的关系。

一:首先,是病情诊断环节。

在病情诊断这个环节里,通常要包含手段和结果两个内容。手段即选择并运用诊断手段,结果即出具诊断结果。

1:先说手段--选择并运用诊断手段。

在西医还没传到中国之前,中国古代的医生一直是靠中医治病救人,行走江湖。

而中医的诊断手段就是靠神奇而强大的“望闻问切”,即观气色;听声息;问症状;摸脉象。

所以,经常看到古装剧里的太医、神医,给皇帝、小姐把把脉,询问一下症状,就可以在一分钟之内说出皇帝的病厉害到了几分,小姐是不是有喜了,简直就是“华佗再世”。

而等到西医传到中国之后,医生们对病人的诊断手法完全不一样了,不再相信病人表现出来的症状,而是相信数据,这些数据就需要通过各种检查得出。

医学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到了今天,我们发现两个现象:

1:西医仍然通过各种检查出来的报告做诊断。包括后来衍生出来的体检行业,都是利用个人买不起、或买的起利用率也很低的各种专业医疗仪器设备,接触人身体的某个部位,通过直接观察或进一步分析,得出来一个结果。看看你是在正常范围内,还是不正常;如果不正常,是属于极其不正常,还是比较不正常。

2:中医发展到今天,除了在一些只有中医科室的国医堂、中医诊所、以及偏僻乡野隐居的一些老中医,仍然通过望闻问切做诊断;医院的中医科室,中医医生只是做非常简单的望闻问切(有时都忽略了),一上来也要求病人去做检查,至少要抽个血,B个超的。

这是好事吗?也许是吧,必竟用数据说话会更让病人自己明白为什么得病,得了什么病。

但如果有中医通过望闻问切也能得出和报告数据八九不离十的结论,那这是真正的“老中医”。

所以,总结来说,在选择病情诊断手段方面:西医以报告数据为唯一手段;中医,以报告数据为主,以望闻问切为辅。

那么,管理咨询是这样子的吗?

在管理咨询的企业现状诊断环节中,望闻问切相当于访谈技术,报告数据相当于问卷技术。

访谈技术主要通过和各种不同的人谈话,同中医一样,观气色(访谈对象的精气神);听声息(访谈对象说话的状态);问症状(访谈对象反映的问题);摸脉象(访谈对象深层的状态),得出一定的结论。

问卷技术主要通过设计一些问题(如同西医的各种检查项目),让各种不同的人回答,通过分析问卷结果(如同对照各种标准值,看自己的一些差异值),得出一定的结论。

在管理咨询的企业现状诊断实践中,通常都会通过访谈+问卷两种技术结合使用,并没有主辅之分,只是运用的情境不同而已。

访谈主要用于获取来自于少量、关键人群的信息。如果访谈人技术高超,洞察能力强,问的问题非常好,步步深入,让对方能打开心扉和话匣子,就能够获取到非常真实、深层的信息。这就是我们说的“老中医”的功力了,也是和年轻顾问的区别所在。

因此,通常对企业的一把手、核心高管以及非常关键的利益相关人,都会采取访谈的技术。而实施这种访谈的人通常也会是咨询公司的资深顾问。功力深厚的咨询顾问,往往通过几场访谈下来,基本上对这家企业的主要问题会有一个八九不离十的诊断了,这就是咨询江湖上传说的“老中医”。

问卷主要用于获得来自于更多数量人群的信息。因为访谈毕竟受到时间、访谈人数量和水平的限制,所以如果还需要获取更大数量人群的信息,来丰富、验证访谈信息,就需要用到问卷技术。

实施问卷的关键要点是设计问题环节。就如同好的医生,不会让你从头到脚,从里到外都检查一溜够才查出问题(体检的全科检查除外),好的医生一定是根据对你的初步判断,直指要害,只检查那些该检查的项目,而不用折腾病人。

同理,好的调研问卷也是既要保证拿到想要的信息,又要保证不占用答卷人太多的时间(据研究,问卷答题超过5分钟,答卷人通常会丧失耐心),否则会影响答卷的质量。所以,设计问卷也是考验咨询顾问功力的环节。

以上讲的选择并运用诊断手段环节,总结来说,两个关键点:

1:选择手段:要选择适用的诊断手段;

2:运用手段:要熟练地运用诊断手段。

2:接下来,就是诊断环节的第二个内容:出具诊断结果

不管是看西医还是中医,诊断环节最终产出的成果都是对病人病情的诊断结果,告诉病人到底得了什么病。

同理,在管理咨询中,不管是用访谈还是问卷,诊断环节最终产出的成果都是对企业现状的诊断报告,告诉企业哪里出了什么问题。

而这个出具诊断结果的环节也是非常关键的。

大家以前有没有碰到过被误诊的经历?即医生看错了病的情况。本来是头疼的问题,非说成是脚疼(有点儿太离谱,示例而已);或者本来是疾病早期,非说已经非常严重了;或者已经是非常严重了,非说是刚刚得病。

这三种误诊的后果都很严重,第一种和第三种都会贻误病情;第二种会把胆小的病人生生地吓严重了。

生活中,确实不能排除偶有发生的误诊案例。通常会发生在几种医生身上:

1:没有足够责任心的混混医生

2:没有丰富临床经验的年轻医生

3:没有正规执业证书的江湖医生

4:看病那天因为什么事情分心走神了的医生

如果你不幸碰到了这几种医生,只能给你一个大大的拥抱和安慰,因为你碰到了我们说的“下医”,即看错了病的医生。

当然,如果你是去医院,这种被误诊的概率还是比较低的,毕竟医生能成为医生,也是经过至少5年的医学院苦读,以及一路的实习、转正、临床而获得的。所以,我们碰到的更多的医生是“中医”,即“中医治已病”的中医,对你已经表现出来的病症能够作出一个准确的诊断。

但是,如果我们足够幸运、有缘、人品爆发的话,可能会碰到一些医生中的大师,就是那些传说中的“上医治未病”的上医。如果碰到这些“上医”,TA们能帮我们看到各种检查数据和望闻问切后面的一些指征,并能告诉你,如果不提前加以防范的话,我们未来一段时间可能会得什么病。所以“上医”还会告诉我们在生活中应该提前需要预防什么,需要注意什么,以免某一天得了某种疾病。

而在管理咨询的出具诊断报告环节,也是由咨询顾问根据之前访谈和问卷分析的结果,为企业出具一份诊断报告。

和以上三种“上医、中医、下医”一样,在实际工作中,也会有这三种

1:和对病人误诊的“下医”一样,咨询顾问也有一些对企业问题出现判断不准确的人和时候。通常也会有这几种情况:

1):没有足够责任心的混混顾问。

这种顾问属于态度上有问题,对工作和客户都缺乏责任心,因此对客户的企业问题也不上心,不走心。懒得分析客户真正的问题是什么。仅凭企业中的一些表面现象(还称不上是问题),就给企业下一个错误的判断。

2):没有丰富咨询经验的年轻顾问。

每一个顾问成长过程中都会经历从年轻到资深的过程,而在年轻的时候,一定有一段时间,因为“临床”经验少,而把客户一些表面问题当成是真正的问题;或者面对客户纷繁复杂的问题,理不清头绪,不知道客户的真正问题是什么。

3):没有正规咨询培训的江湖顾问

在咨询这个专业领域内,如同没有执业证书的医生一样,一定有一些没有经过正规教育和培训的咨询顾问(当然,不包括那些自学成才的医生和顾问)。TA们不同于年轻顾问,年轻顾问只是经验上尚欠缺而已,但是仍在一个正规的咨询环境里成长,只是时间长短的问题;而江湖顾问往往没有经过正规的教育、培训、历练,仅凭看别人咨询或者七拼八凑地看了点儿什么东西,就竖起一杆咨询大旗,自称咨询顾问。这样的江湖顾问,给企业做诊断,不发生误诊都是偶然小概率事件。

4:做项目那段时间因为什么事情分心走神了的顾问

这种情况也经常有,比如说做项目这段时间,家里有人生病了;或者那段时间对自己的薪酬、经理不满意,萌生了离职之意;或者那段时间,和项目组同事、客户同事合作不愉快;有时甚至都是因为那个项目,咨询顾问吃的不好,酒店条件不好,睡的不好;都会影响到做项目那段时间的心情和工作效率,自然而言就会反映到工作结果上。

当然,如同医院,碰到最多的还是比较合格的“看已病”的“中医”一样,在给企业做咨询中,只要我们找的是一家比较正规的咨询公司,大多数的咨询顾问还是和“中医”一样,能够根据前期对企业现状的了解,对企业有一个比较准确和全面的诊断,不会发生“误诊”事件。

最后,给企业做咨询的最高境界的顾问,如同能“治未病”的“上医”一样,是那些能通过目前的一些问题,预测到未来几年,如果延续现状的话,企业可能会发生什么问题的大师。其实,这也是IBM一直倡导的咨询境界,也是很多咨询顾问孜孜以求达到的境界。

要达到这个境界,需要具备两个条件:

1):首先,要有非常丰富的咨询临床经验。包括自己亲自操过刀的,也包括对别人操过刀的企业的观察。通过这些临床经历,看过很多不同行业、不同发展阶段企业的问题,对这些问题的产生、发展和结果,有非常深刻的理解。

2):其次,要对企业有非常长期和深刻的理解。这样才能非常清楚地知道这家企业现在有什么问题,以这家企业惯有的文化和方式延续下去,如果不发生什么内在变化的话,未来可能会发生什么更大的问题。这就要求咨询顾问和这家企业要有比较长时间的跟踪,和比较深层的交往,才能做到这一点。

如果对以上这两个条件,做进一步解读的话,其实就是两个关键要素:

1):时间。不管是丰富的咨询临床经验,还是对企业长期和深刻的理解,首先都需要时间的积累(即所谓的“一万小时”定律)。这也就是为什么咨询大师和“老中医”以及其他的所有专业从业者一样,都是越老越值钱的原因。

2):套路。时间是个数量的概念,如果要发生质变,还需要不断的思考。如同不是所有白发苍苍的中医都是“老中医“一样,咨询顾问如果只是单凭时间和数量上的积累,而不经过大脑思考、总结、提炼出规律性的东西,包括方法、模型、心经,即所谓的“套路“,那也就是一个从业时间比较长的一名咨询顾问而已,离咨询大师还有一段距离。大师和普通人之间的距离其实就是几个套路的差距。

以上,就是咨询和看病的第一个环节:咨询诊断环节(包括咨询诊断手段和咨询诊断结果两个内容),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好的诊断是成功的一半”。

接下来的两个环节:出具治疗方案和执行治疗方案,将在以后的文章中详述。

赞赏

长按







































北京中医白癜风医学研究院怎么样
QQ营销



转载请注明:http://www.ziqiangbuxi.net/zyysg/1650.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