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头条amp健康520二十一

盛夏来临,暑多挟湿,尤其是南方多地,即将会迎来梅雨季节,你有没有这种感觉:整个人身体困重、乏力,极易疲劳,食欲减退,怎么睡都睡不醒,头昏昏沉沉的,大便也十分黏腻……本期《健康》由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医堂副主任医师,中医体质学博士,国医大师王琦弟子俞若熙老师为大家讲解,截止发稿前有近4万人观看了本期节目。

中医认为,“湿”为自然界风、寒、暑、湿、燥、火“六淫邪气”之一,被认为“万恶之源”。俞老师告诉大家,湿气的来源一般有外感和内生两种,中医一般把湿分为外湿和内湿。自然界中气候潮湿、食肉等是湿气的来源,湿邪过重则易伤阳气。外湿多由气候潮湿或涉水淋雨、居住潮湿等外在湿邪侵袭人体引起,即外感湿邪。内湿是指湿从体内生发,多由脾失健运、肺失宣降、肾失温煦,导致水湿停聚引起,即所谓“脾虚生湿,水湿内停”。

“湿气重”常见的表现有:头发油腻、神思倦怠、满面有光、脸上起痘、口苦口臭、反复湿疹、腹型肥胖、便秘糖稀、会阴潮湿等。通过饮食、起居可以对湿气进行调节。本期节目俞老师为大家带来了祛湿宝典,通过吃、喝、玩、乐四种手段为大家减轻“湿气”。

吃:可以选择一些药食同源的方法,比如吃一些茯苓、黄芪、白术等。可以将茯苓磨粉放在日常的面食里一起食用,或者多吃一些瓜类(冬瓜、苦瓜),西瓜翠衣也是好东西,可以用来拌菜。

喝:常见的红豆薏米水,三豆饮(白扁豆、薏仁、红豆)浓度需要根据个人体制调整,加减陈皮、藿香,玉米须煮水等。

玩:对应的穴位刺激,比如肘关节对应的章门穴。

乐:五音和五脏的关系。如湿热体质可能脾气容易急躁,可选择舒缓的音乐

另外俞老师告诉大家,中医一般将人体分为9种体质,外形肥胖的人更容易是痰湿体质,但饮食调养不是单一的某一种问题分体质处理,需要找专业的医生根据体质辨证治疗。

看了本期的《健康》,相信大家对不同的体质及湿热又有了新的理解。想了解更多精彩的养生健康知识,可以


转载请注明:http://www.ziqiangbuxi.net/zyysg/10810.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