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理想,我们是否真的可以奋不顾身?真的可以不管不顾?
最近爆出的新闻中,有一个人是这么做的。
张韫喆本人他叫张韫喆,浙江大学化学硕士,26岁。年以优异的成绩从浙江大学硕士毕业之后,同年年底,从上海医药上市公司辞去月入过万的工作,复习高考,最终于今年考取了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养生学专业。
张韫喆的录取通知书张韫喆本人看到这里,小编只能说佩服他,却绝不赞同他。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张韫喆的医学高考成了一种执念,成了一种自私的表现。
可能您会说,理想是自己的事,自己对自己负责即可。可是,行走在这个世间,我们真的只用对自己负责么?张韫喆今年二十六岁,完全可以无视自己的年龄,重新高考,回炉重造。可是,一天天老去的父母等得起么?
有太多反驳张韫喆的理由:
一、放弃了名校光环,低就了一所普通医学学校。
小编这里没有贬低山东中医药大学的意思,纯从学校论,浙江大学肯定优于山东中医药大学。张韫喆所读的专业,是中医养生学。在中医领域,这个专业算不得是热门专业。就业面相对窄一点,医院的治未病科、体检中心、老年病慢性病中心或者社区的预防保健工作。
张韫喆浙江大学研究生毕业证小编看不懂,张韫喆的选择,究竟是为了什么?
二、医学专业的学生培养成本很高。
医学本科生,一般需要读“大五”,毕业之后还要参加长达二三年的实习培训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医生。也就是说,张韫喆重读本科,到真正成为一名合格的医生,至少还得七年的时间。本科毕业的张韫喆能否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小编不敢乱推断。
如果本科毕业的张韫喆,工作不顺利,他还得读研甚至读博。硕士三年、博士三年,等现年26岁的张韫喆博士毕业,至少还得十一年。这还是理想情况下的推测,不考虑硕士、博士是否能顺利毕业。十一年之后,博士毕业的张韫喆,已经三十七岁,人到中年,在这个行业还只能算得上初出茅庐的新人,值么?
三、除了重新高考,是否没有别的路可以实现理想?
如果只有一条路能实现张韫喆的理想,我还多少可以理解一些。可是,事实上,除了重新高考,张韫喆完全有别的路可以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规定,“以师承方式学习传统医学满三年或者经多年实践医术确有专长的,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确定的传统医学专业组织或者医疗、预防、保健机构考核合格并推荐,可以参加执业医师资格或者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考试的内容和办法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另行制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截图也就是说,想从医的张韫喆,完全没必要做如此冒险的行为,一边工作,一边拜师学医。当然,小编相信这样的路也许不容易,但相比11年的重新考试进阶的方式,拜师从医并考取执业医师证,实在算不得什么困难的事。
小编写到这里,只有一声长长的叹息。小编不理解,张韫喆究竟是心中理想的执念?还是真的清楚自己的选择意味着什么?
张韫喆本人年,8年前的张韫喆因分差太大,与山大临床医学专业失之交臂。他没有选择复读,而是在南京工业大学化学专业学习。
年,本科毕业的张韫喆没有选择重新高考,而是以优异成绩保送到浙江大学药物化学。这说明,张韫喆完全有能力学好化学专业。研一的张韫喆发现这个专业跟自己想象相去甚远,他没有选择中断这条路,而是选择将研究生读完。
年,研究生读完,顺利入职上市医药公司的张韫喆,却选择了重新高考,准备11年的征途。
小编想说的是,看似主张明确的张韫喆,其实很糊涂。本科就知道所学专业不是自己所喜欢,他没有选择断舍离;研一的时候,发现这条路不对,也没有选择放弃。什么都想拿到,最终的结果是,其实不知道自己要什么。直到走入社会后,发现实在太痛苦,才选择从头再来。
小编想说的是,这不是理想,而是心理痛苦到无可逃遁,最终打着理想的旗帜,重新再来。
最后,还是祝福他,希望11年的他不后悔今天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