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中医药大学彭代银彭灿团队在Food

银川白癜风专科医院 https://4001582233.114.qq.com/

安徽中医药大学彭代银、彭灿团队在FoodChemistry发表药食同源中药材质量评价研究成果

来源:安徽中医药大学

8月25日,安徽中医药大学彭代银教授、彭灿副教授团队联合安徽省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阚家义主任药师在食品科技领域Top期刊FoodChemistry(中科院一区,IF6.)发表题为“Thedifferenceoforiginandextractionmethodsignificantlyaffectstheintrinsicqualityoflicorice:Anewmethodforqualityevaluationofhomologousmaterialsofmedicineandfood”的研究论文,药学院彭灿副教授和级药物分析专业硕士研究生祝宇龙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彭代银教授和阚家义主任药师为论文共同通迅作者,安徽中医药大学为本论文第一单位。

●成果介绍

药食同源中药材在应用过程中,不同产地和不同提取方法对药食同源中药材的内在品质有较大影响。色谱指纹图谱是一种可行、合理的有效药物成分质量评价方法。然而,识别对象的选择主要取决于给定的某些化合物,通常选择高含量的化学标记成分,所选化合物不仅未能提供准确反映中药质量的特征和代表性信息,也不能反映不同提取方法下化学成分的真实差异。

针对这一难题,该团队以甘草为例,构建了一种简单有效的基于化学计量分析的指纹识别方法。首先建立了甘草乙醇提取法和甘草水提取法指纹图谱,然后利用相似度分析(SA)、层次聚类分析(HCA)、主成分分析(PCA)等化学计量学方法选择定性和定量标记,并对甘草中7种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化合物进行了定量测定,最后用判别分析对甘草的源产地进行了溯源和验证。

甘草醇提物判别方程式(S1:芹糖甘草苷,S2:甘草苷,S3:芹糖异甘草苷,S4:甘草素,S5:甘草查尔酮,S6:甘草酸):

Y1=7.S1+3.S2-0.S3+.S4+.S5+0.S6-82.(新疆)

Y2=8.S1+3.36S2-1.S3+.S4+.S5+0.S6-95.(甘肃)

Y3=7.S1+3.S2-0.S3+.S4+.S5+0.S6-94.(内蒙古)

甘草水提物判别方程式(S1:芹糖甘草苷,S2:甘草苷,S3:芹糖异甘草苷,S4:甘草查尔酮,S5:甘草查尔酮B,S6:甘草酸):

Y1=3.S1+2.S2-0.S3+.S4-.S5+0.S6-44.(新疆)

Y2=3.S1+3.S2-1.26S3+.S4-.S5+0.S6-49.(甘肃)

Y3=3.S1+3.S2-1.S3+.S4-.S5+0.S6-58.(内蒙古)

研究结果表明,色谱指纹图谱和化学计量学的结合可以全面、有效地解释自然因素(如气候环境和土壤条件)及提取方法(水提和醇提)对甘草的内在品质的影响,利用判别分析方法拟合甘草产地判别函数方程可用于追溯药材产地,为中药材产地溯源、品质控制及提取加工方法的选择提供了模式借鉴。

该研究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高校协同创新计划、国家中药标准化项目、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资助。

参考文献




转载请注明:http://www.ziqiangbuxi.net/zhdzy/77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