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密围绕“学在中医附院”的人才培养目标,优化育人环境,贯彻“三全育人”教育体系,聚焦学生的创造能力与创新意识,11月27医院、中医学院在大学四象城剧场召开“学在中医附院”教风学风建设工程暨年创新创业竞赛总结表彰大会。宣传部、教师工作部部长瞿新明、学生工作部部长赵树明、教务处处长李磊、研究生院院长徐晓红、学校团委书记孙佳明、创新创业学院副院长兼招生与就业处副处长李银清、长春中医药大学教育基金会副秘书长田巍、医院、中医学院党委书记丛德毓、院长杨永刚、副院长王秀阁、纪委书记孙淑清,医院、中医学院各相关职能科室老师、班主任以及年创新创业竞赛各项目指导教师,各班级学生代表、青马学员参加本次会议。医院、中医学院党委副书记兼副院长阚俊明主持会议。
副院长王秀阁报告学生创新创业工作,医院、中医学院在本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取得了历史最好成绩,展现了学院创新创业和实践育人工作的最新成果,也是全面育人成果的体现。经过此次大赛,学院对创新创业教学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对创新创业研究进行了问题思辨,提出要把创新创业教育作为培养科研思维方式的重要途径,指导教师要鼓励学生通过参加重大科研项目以及利用科研平台的优势资源,积极参与到科研实践活动中,以此提高创新能力,深化理论学习,培养动手能力,加深对现有知识的理解,培养创新意识与创新思维,增强创造力与社会竞争力。创新创业教育作为实践育人的重要环节是新时代教育和教学工作中的重要载体,是全力推动新时代育人工作迈上新台阶的强大动力,学院全体师生会借此机会,全面分析新挑战,研究新举措,以实践育人为纽带,实现价值引领,不断提高学院的核心竞争力。
在刚刚结束的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医院、中医学院项目红炉——“平战结合”之中医药抗疫模式的领航者荣获全国银奖,防疫扶正鼻贴——建立隐形的中医屏障荣获全国铜奖。
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铜奖项目”防疫扶正鼻贴—建立隐形的中医屏障“路演在今年的全国总决赛现场,“红炉--‘平战结合’之中医药抗疫模式的领航者”项目经过教育部评选和综合评估,作为全国仅有的六个项目之一成功入选“大赛助力抗疫展区”,作为该展区的第一个项目在大赛期间进行了现场展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参观了大赛创新创业成果展以及抗疫展区。
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银奖项目”红炉--‘平战结合’之中医药抗疫模式的领航者”路演医院、中医学院院长杨永刚宣读表彰决定:
授予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获得校级金奖、省级金奖、国家级银奖的“红炉——‘平战结合’之中医药抗疫模式的领航者”项目中
学生刘琪华、陈梦竹、徐寒莹、辛宇咛、刘扬扬、田美慧、张柏赫、孙璐、王雨晗、周月、高冬雪、路仕应、吴东彩、龙庆海、隋永朋等15人“双创之星”荣誉称号,奖励团队元。
指导教师王檀、杨永刚、田琳、任吉祥、阚俊明、高鹏、齐勋、于洋、梁钟艺、仕丽、胡少丹、管明等12人“优秀指导教师”荣誉称号,奖励团队元。
授予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获得校级银奖、省级金奖、国家级铜奖的“防疫扶正鼻贴——建立隐形的中医屏障”项目中
学生张亚男、张良、宋秋莹、周东月、于洋、魏子翔、延兴、徐浩、刘超越、张雯、王汝霖、谭焜元等12人“双创之星”荣誉称号,奖励团队元。
指导教师关宁宁、韩梅、汤勇、王丽鸣等4人“优秀指导教师”荣誉称号,奖励团队元。
授予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获得校级银奖、省级金奖的“长特优选——长白山药食同源生态资源整合平台”项目中
学生滕思源、赵彤翎、延兴、徐浩、张林枝、崔迪、裴佳丽、陈昱全、赵月、张雯迪等10人“双创之星”荣誉称号,奖励团队元。
指导教师岳冬辉、毕岩等2人“优秀指导教师”荣誉称号,奖励团队元。
授予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获得校级铜奖、省级金奖的“降压足穴敷贴”项目中
学生吕娇、李竺阳、李睿、车董颖、张蓉芷、刘高宇、李楠、薛雅琨等8人“双创之星”荣誉称号,奖励团队元。
指导教师贾秋颖、张伟莹等2人“优秀指导教师”荣誉称号,奖励团队元。
授予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获得校级铜奖、省级银奖的“消痹通浴足粉——让泡脚重塑生活之‘美’”项目中
学生田璐璐、郭钰、赵芸芸、王萌萌、田美慧、宋林林、赵金悦、闫冠池、吕东兴、刘淼、崔雨婷、李兴权等12人“双创之星”荣誉称号,奖励团队元。
指导教师王秀阁、米佳、王国强、于泳江、姜晓天、李瑞恩、战群、朱浩宇、史春涛、杨月等10人“优秀指导教师”荣誉称号,奖励团队元。
授予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获得校级铜奖、省级银奖的“生发梅花针”项目中
学生团队金子淇、徐寒莹、辛宇咛、徐佳男、杨喜秋、李鹏飞、付雨鑫等7人“双创之星”荣誉称号,奖励团队元。
指导教师杨永刚、从志斌、王健、吴兴全等4人“优秀指导教师”荣誉称号,奖励团队元。
授予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获得校级银奖、省级银奖的“清窍健脾代茶饮”项目中
学生刘璐、丁盈月、张晓乐、于子乔、于俊超、于松萍、苏晶、苏政、马春玉、马良玉等10人“双创之星”荣誉称号,奖励团队元。
指导教师赵德喜、张明远等2人“优秀指导教师”荣誉称号,奖励团队元。
授予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获得校级银奖、省级铜奖的“小儿王退热穴位贴”项目中
学生徐炎、韩晶、曹方、王雷、杨福双、肖瑶、薛志龙、杨永明、王钇杰、王中天、刘良、姚博、任晓婷、刘丽圆等14人“双创之星”荣誉称号,奖励团队元。
指导教师孙丽平、史春涛、陈伟杰等3人“优秀指导教师”荣誉称号,奖励团队元。
授予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获得校级铜奖的“吉林省鲸泰文化教育咨询有限责任公司——新一代全民级实景VR应用视频库”项目中
学生刘常昊、徐瑞、刘嘉河、郭宣麟、万文文、呼延兴蓉、魏子翔、姜延澎、万佳欣、王晨、卢笑岑、辛佳俊等12人“双创之星”荣誉称号,奖励团队元。
指导教师齐勋、梁钟艺、隋永朋等3人“优秀指导教师”荣誉称号,奖励团队元。
授予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获得校级铜奖的“‘杏颐?乐栖苑’——中医药特色医养结合开拓者”项目中
学生团队田美慧、孙阿茹、李博涵、张馨月、赵金悦、田璐璐、卯银辉等7人“双创之星”荣誉称号,奖励团队元。
指导教师王秀阁、王国强、米佳等3人“优秀指导教师”荣誉称号,奖励团队元。
授予第十二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获得省级一等奖项目的“孙小牛的牛梦想”项目中
学生孙琪、商陈茹、崔浩、朱思宇、黄可等5人“双创之星”荣誉称号,学生团队元。
指导教师张明远、肖育青、史春涛等3人“优秀指导教师”荣誉称号,奖励团队1元。
授予第十二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获得省级三等奖项目的“视界之美——医院诊疗眼疾难题的中医新法”项目中
学生李佳欣、陈月圆、王思琪、张培钰、于士桐、周娅娟、周正、华滋博、王宇航等9人“双创之星”荣誉称号,奖励团队元。
指导教师周丹等1人,“优秀指导教师”荣誉称号,奖励团队元。
奖励第五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获得省级银奖、国家级金奖的“青年医生志愿服务团——‘医路青心’”项目元。
医院、中医学院副院长王秀阁、纪委书记孙淑清为校赛获奖学生颁奖学校创新创业学院副院长兼招生与就业处副处长李银清为校赛获奖指导教师颁奖学校学生工作部部长赵树明为省赛获奖学生颁奖医院、中医学院院长杨永刚为省赛获奖指导教师颁奖医院、中医学院党委书记丛德毓为项目“红炉”青年医生志愿服务团——“医路青心”项目颁奖学校团委书记孙佳明为国赛获奖学生颁奖学校研究生院院长徐晓红为国赛铜奖获奖指导教师颁奖学校党委宣传部、教师工作部部长瞿新明老师为国赛银奖获奖指导教师颁奖红炉—“平战结合”之中医药抗疫模式的领航者负责人、级中医内科学博士研究生刘琪华代表获奖学生发言(分享参赛感言,她向今年驰援一线疫区的每一位白衣勇士致以最崇高的敬意。“红炉”项目一路走来,由校到省,再由省到国,经历了星星之火到燎原之势的蜕变。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多年来院校的培养,领导、老师的大力支持以及数万名长中大中医学子几十年如一日的做公益、献爱心。比赛虽然结束了,但是这种志愿服务的精神和无私奉献的情怀却要继续传承下去。她将继续秉承“红炉”精神,扎实学识,潜心实践,和在座的各位一起勠力同心,创造、挖掘更多更好的项目,坚持传承精华、守正创新,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生发梅花针团队负责人、级中医学6班本科生金子淇代表获奖学生发言(她表示在筹备《生发梅花针》项目的过程中,团队从分析市场需求,围绕市场痛点到确定项目主题,完成项目立意,从当初茫然又懵懂的结伴组队,到一次又一次团队讨论时大家的思考与完善,还有老师们不厌其烦的指导和帮助,比赛答辩时的紧张忐忑,这些都是她对这个夏天最深刻的回忆。两年的创新创业生活使她的知识水平、科研态度都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在今后的生活中,她会不断奋斗,努力发扬长中大杏林学子不畏困难的学术精神与披荆斩棘的创业态度,创新创业,以人为本,使命必达。)
红炉—“平战结合”之中医药抗疫模式的领航者项目成员、医院肺病科医生、医院C8病区医生、届硕士研究生毕业生陈梦竹代表抗疫教师发言(她表示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对全社会提出了严峻考验,作为一名中医人,能够深入一线,投身到服务民众的队伍中,是莫大的鞭策和鼓励。“红炉”项目将平战结合的模式应用到中医公益医疗服务中,是在总结农安实践、武汉逆行基础上形成的,平时服务,以练养战,防疫代茶饮和吉林舒兰模式的大规模应用推广,为中医药抗疫工作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为红炉项目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创新创业大赛是给富有创造力的大学生的一个平台,可以让处于时代前沿的年轻人紧跟时代步伐。互联网+医疗已经成为一个大的趋势,中医药搭乘科技这班快车必然会走的更快更远,并运用现代互联网技术为中医药的发展与推广提出新的设想,为以后的实际创业提供经验,打下基础,从而更好地激发大学生的创造力,培养造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勿忘初心,砥砺前行,希望有更多的同学投身于创新创业比赛,共同再创辉煌!)
医院治未病中心主任任吉祥老师代表创新创业导师发言(他对中医学院获奖的老师、同学们表示祝贺。他认为大学生应该明确创新创业的意义,树立正确的理念。应该学会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把学习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让知识指导实践,让实践检验知识。创新创业要注重模式探索,要创造新需求,开创新业态。要推动中医药健康产业产学研结合,在注重研究的同时,更应该把脉行业的发展,贴近市场,让社会需求指导我们学习和科研的方向。在互联网时代,创新服务模式和理念,紧扣时代脉搏,靠需求拉动服务,服务提升需求,从需求中找到我们的特点。高校学生应结合当下中医类医疗服务的现状,聚焦人民群众的需求,守正创新,开创中医药服务的新业态。)
医院、中医学院党委书记丛德毓讲话时表示,医院、中医学院积极响应国家创新驱动的发展战略,坚持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作为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作为高等教育改革突破口。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要求,以创新创业素质教育为主题,以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为重点,以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为途径,以完善条件和政策保障为支撑,促进“思创融合”“科创融合”“专创融合”,把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融入学院人才培养的全过程,面向全体、统筹规划、整合资源,分类施教、结合专业、强化实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切实加强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不断提升学生敢闯的素质、会创的能力,为创建有特色高水平应用研究型学院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学校教务处李磊处长从学院、学生以及学校职能部门三个方面指出中医学院要如何做好人才培养工作和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学院要一如既往地重视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发挥引领和示范作用;学生应该积极响应国家和学院的号召,主动参与到各项创新创业工作中来;学校职能部门会一如既往地支持创新创业活动,努力为各学院做好相关服务工作。
医院、中医学院以本次大会为契机,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不断提高教学质量,聚力培养“以学生为中心”理念,鼓励学生努力提升医魂医道医术,护佑苍生,发展好、传承好、利用好现代中医!
图文编辑:中医学院
图文审核:赵健翔
责任审核:隋永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