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市老摄影家协会会员暨影友
“防控疫情共克时艰”部分摄影作品选登(3)
自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以来,吉林市老摄影家协会积极响应当地党委政府和上级摄影组织的号召,倡导广大会员在疫情防控期间尽量避免外、除肩负摄影报道任务的媒体从业人员和医护人员不去给防控人员的工作增添任何麻烦。
同时,为了激发大家居家创作的热情协会发起了“防控疫情共克时艰,我爱生活我爱我家居家摄影大赛”,动员大家居家拍摄,把镜头对准自己的家人、亲人和家庭,用自己的真情和技艺,在这段难忘的时光里回报家人、家庭对自己摄影工作的支持。
当然,我们有许多会员还是力所能及的地或利用必要的用外出空隙、或凭借工作上的便利机会,在努力做好自身防护和不影响防控工作的前提下,拍摄了一些弥足珍贵的、来自防控一线的照片。
我们先后刊出两批作品后,又收到不少会员和影友的来稿。今天选登的是第三批作品,欢迎大家继续赐稿。我们将把大家的作品及时传递给省市摄协,供他们选用。同时也会陆续在《老骥新传》刊发出来,供大家一起交流提高,也给未来留作一份难忘的记忆,作为我们这座城市抗击疫情、战胜疫情影像资料中的一个必要组成部分。
来稿请发到指定邮箱:
qq.con,请标明作者姓名、作品标题(简要拍摄经过或所述故事情节)、联系方式、来稿文件请在2M以内。丁庆凯作品
1、组照《上岗之前,严格防护》
2、组照《防控工作,一丝不苟》
3、组照《人勤春早》
闫立军作品
组照《我的希望——中国胜利》
付丽华作品
组照《扼守江城第一关》
面临吉林火车站每日来吉返吉人员流量明显增加和境外输入病例潜在威胁的双重挑战。作为吉林火车站辖区的地方政府,昌邑区主动担当作为,积极牵头组织具体实施,积极应对严峻形势。按照“内防扩散外防输入”的原则,全力严防江城防控第一道关口。他们与沈铁吉林车务段通力合作,在兄弟城区积极配合下,共抽调机关干部和医疗志愿者余人,实行6小时一班的轮流值守制度。对每位通关旅客进行排查登记,目前累计排查登记旅客10万余人,全部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将登记人员信息按区域分类,以便乡镇(街道)及时对来吉、返吉人员进行随访跟踪,对需要实施居家医学观察的人员,由社区家庭医生负责随访和居家指导。
柴景林作品
组照《临江游园守护者》
李伟作品
组照《人民铁路为人民》
疫情期间,在医务人员奋战在抗疫一线的背后,全国铁路战线上的员工义无反顾地坚守在客运和货运的战线上,默默的奉献着铁路人对国家动脉的支撑力,他们用坚实的臂膀抗起了共和国运输大动脉的责任……,这只是在全国铁路运输中的一个缩影。“武汉加油”“中国加油”的背后有着铁路人的在奉献担当。镜头下,反映的只是吉林站在防疫新冠疫情的一组镜头,如今成千上万的铁路人依然支撑着国脉的正常运行。
1、关口前移
2、有序疏导
3、逐人登记
4、测温通行
付英华作品
组照《江城医疗志愿者的保健医》
医院中医科原主任杨世红,退休前就曾是一位医疗志愿者,并先后参与过多次志愿服务工作,退休后开办了“杨世红中医诊所”。针对新冠病毒肺炎防控疫情的战斗打响后,作为吉林市名老中医的她,为了提高志愿者战友们的免疫,降低大家被感染可能性,她发挥自己的一技之长,遵循传统古方专门配制出可以提高机体机体免疫力和抗病毒功能的“玉屏风散”制剂,送到吉林火车站的执勤点上,供志愿者们服用。从2月2日开始,一直到3月21日,杨世红和诊所的同志们每隔一天按照医疗志愿者的在岗人数,把新煎制药品准时送到志愿者手中,用中医药技术为志愿者们竖起一道安全屏障。杨世红也因此称作“志愿者中的志愿者”和“医疗人员的保健医”。
1、专业药师正在依据古方配制适用于健康和亚健康人群提高免疫力的“玉屏风散”。
2、杨世红和她的助手把煎制好的“玉屏风散”分装后第一时间送往防控一线。
3、杨世红医生为医疗志愿者们送药到吉林火车站防控一线。
4、杨世红医生在为志愿者检查身体。
李秀华作品
1、封闭社区的日子里
2、严把入口认真登记
赵彦吉作品
组照《久“憋”的人啊,盼春风》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