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6日,惊蛰节气
惊蛰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
是春天的“复活节”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解释:
“万物出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
惊蛰是指春雷初响
惊醒蛰伏中的昆虫
这个时节已经进入仲春
是桃花红、李花白、鸟儿高飞的时节
惊蛰三候
我国古代将惊蛰分为三候:“一候桃始华,二候仓庚鸣,三候鹰化为鸠。”桃花的花芽在严冬时蛰伏,于惊蛰之际开始开花。黄鹂鸣叫,动物开始求偶。惊蛰春气温和,此时连十分凶猛的苍鹰都变得像斑鸠一样温柔了。
惊蛰习俗
在陕西、山西及苏北一带流传有“惊蛰吃个梨,一年都精神”的民谚。古代走西口者也取“离”的谐音,多有“离家创业”之意。后来,山西的人们惊蛰日吃梨,亦有“努力荣祖”之念。广东和香港地区流行在惊蛰这一天“打小人”,打小人并非诅咒,而是另外的一种祈福形式。
惊蛰节气是全年气温回升最快的节气
天气变暖,大地回春
但是因为冷暖空气交替
乍寒乍暖,气温波动范围很大
既有春暖花开,也有寒雨锁城
因此,惊蛰节气也是呼吸道疾病、
心脑血管疾病和过敏性疾病高发的节气
天气多变、易发疾病
惊蛰时节气温变化较大,尤其是早晚和中午的温差很大。“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民间也有“二八月,乱穿衣”的说法。
年轻女性,往往在早春就穿起了裙装,这种穿着其实对身体很不利。暴露在外的肢体会因为风寒的侵袭而出现发凉、酸痛、麻木等不适,受凉后更易发生麻木、酸痛,反复多次则容易引发关节炎。
气温升高,春困来袭
惊蛰过后,“春困”来袭。所以只有保证良好的睡眠,才能有充沛的精力工作和生活,才能够少生病、不生病。
为了保证充足的睡眠,应做到以下几点:
1、在睡前半小时摒弃杂念,心情平静,有利于入睡。
2、睡前稍微活动一下身体,使身体得到舒展和放松,有利于入睡。
3、睡前洗脸、洗脚,按摩面部和搓脚心,可推动气血运行,温补脏腑,安神宁心,消除一天的疲劳,有利于入睡。
摄取甜食,以补肝脾
惊蛰天气变暖,饮食宜清温平淡,并应顺达肝性,助益脾气,令五脏平和。适合多吃富含植物蛋白质和维生素族的清淡食物、新鲜蔬菜。例如春笋、苦瓜、山药、菠菜、油菜、芹菜、木耳菜、芦荟、莲子等。
春天的时候肝旺,会影响到脾,这个时节,可适量摄取甜味食物,以加强脾的功能,有助抵御肝气犯脾。崇华中医街凌立亚医师提供惊蛰饮食经方,提醒大家春季保健需注重肝的养护。
枸杞银耳粥
补血益气、活血养颜;
枸杞、银耳各适量,青菜10克,米80克、盐2克;
米泡水30分钟,银耳、青菜分别切碎;水烧沸后放米,大火煮开;加入枸杞、银耳同煮片刻,再以小火煮至浓稠状,加盐调味即可。
惊蛰养生重点以“健脾、利湿、化痰”为主
可根据自身体质进行养生和调摄
不同体质的人,需艾灸的位置不同
(1)阴虚体质:主要表现为形体消瘦,手足心热,失眠,便干,尿黄。灸疗应着重调养肝肾,以达滋阴潜阳之目的。首选穴位“三阴交、阳陵泉、太冲”三对穴。
(2)阳虚体质:特点为形体白胖,或面色淡白,手足不温,小便清长,五更泄,喜热怕冷。此种体质在本节气施灸,可借天地旺阳之时,以壮人体阳气之功。首选穴位“中脘、足三里、大椎”。
(3)痰湿体质:形体肥胖,肌肉松弛,神倦身重,是痰湿体质人的明显特征。此类型体质者,应着重灸关元、足三里等穴。
你是何种体质?
想测体质,达到更为精准的养生保健?
就来崇华中医街王琦国医大师馆
免费测试体质,助力健康养生!
惊蛰时期,万物复苏
生命活动开始由衰至盛,由静转动
此时人体养生方式需转变
才能更好的迎接身体的复苏!
▼
中国·崇华中医街(桂林)
中国崇华中医街(桂林)位于广西桂林中隐西路1号,被誉为“中国中医药文化第一街”。这里以“儒、释、道、医”等文化元素为设计,汇聚4位国医大师、一大批国内名老中医,壮医、瑶医、侗医等少数民族医疗在此大放光彩,逐步形成了以针灸治疗中风;以手法与药物相结合治疗中老年颈椎、腰椎与骨科类疾病;以及治疗妇科、脾胃病的品牌。
中国崇华中医街(桂林)被评为国家AAA级景区,门票免费,欢迎世界各地的医学爱好者参观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