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名老中医——刘殿禄,执医近70余载,医院为我市创办首家中医儿科门诊,是新乡市中医儿科学的奠基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小刘先中医儿科疗法》创立者,尤其擅治小儿温病、泄泻、脑瘫等。因刘氏医出于儒,患者赠其雅号“小刘先”,由嫡传沿用至今。
1精于用药法简剂轻
刘老临证处方,用药少而精。他认为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用药之时,切不可驳杂、拼凑,力求有的放矢。用药若量大而繁,面面俱到,必将损伤胃气,稚阴稚阳之体,稍呆则滞,稍重则伤,用药应以简便验为原则,配方简单扼要,看似平常,恰到好处。如治一个黄疽40天的婴儿,用益元散冲服,茵陈一味煎服4天即痊愈。
2宣通清消儿科通治
小儿为病,冷暖不知自调,乳食不能自节。故以外感热病,内伤乳食最为常见。刘老根据小儿实证居多,虚证为少的特点,其治善用“宣通清消”。如治顿咳、咳喘善用涤痰通腑、宣肺止咳;疮积、腹痛、呕吐用消食导滞;口疮、高热、黄疽多用通下清热等。
2.1善于通腑
刘老认为治疗小儿病不可因其“阴常不足”而一事滋益,其临床处方于补药时颇慎。盖因父母对其儿女多溺爱,膏粱厚味惟恐不及,重衣纬裹慎恐不足。故病之初邪气多实,若不辨病因而盲目滋补,必犯实实之忌。不仅益其积滞,且最易留连邪气。应补而不滞,以通为贵。使气机流畅,刘老尤其喜用大黄,认为大黄不独攻下,寒热虚实皆可用之,具体应用时又善于配伍。如治温病发热,多用大黄配芒硝、柴胡、石膏、黄芬;治疗咳喘喜用麻杏石甘汤加大黄,旨在上宣肺气,下通腑气,一宣一通,使气机通畅,则肺气得舒。刘老用药虽喜用通腑法,并非所谓攻下派,治疗疾病仍以照顾胃气,保存津液为主。治疗热性病时,用甘寒药多(如生石膏、生地、白茅根、麦冬),用苦寒药少。如需用苦寒药时,药量亦较小,主张中病则已。喜用蜜炙等炮制的中药,以缓药物过偏之性。
2.2杂病善于清消
刘老治疗小儿疑难杂症多从积论治,认为内科百病多由痰作崇,儿科百病则多由积所生。小儿脾常不足,常态食肥甘,饮食自倍而成积滞不化,郁久化热生痰,滋生百病,且“被裸小儿,体察纯阳,所患热病居多”,所以善用清消法。尤善调理脾胃,每用四消饮为基本方加减变化。
3善用外治针灸兼施
刘老治疗小儿疾病,虽以内服药为主,但因小儿多服药困难,故善用外治法,如治小儿夜啼用牵牛子、朱砂各19研末以温水调后外敷脐部;治疗鹅口疮用五倍子、吴茱英各29研末用陈醋调后外敷两足心,皆获效。此外,刘老亦常用针灸火罐,既调节脏腑机能,又增强机体抗病能力,以补药物之不足,达药力所不到。儿科疾病,急重既多,变化又速,且小儿脏气清灵,脉络表浅,针灸火罐最易取效。如治疗泄泻,单取长强穴重刺激,进针2一3寸,大幅度旋转提插,疗效甚佳。治疗高热惊风惊吓抽搐,取十宣、印堂、素髎、人中、承浆诸穴,用点刺法,疗效显著迅速。
声明:上述内容部分来自网络
医院
简介
本院秉承“仁术济世、弘扬国粹”的精神,提升和维护儿童健康为唯一宗旨。集内科、外科、妇科、急诊科、中医科、医学检验及医学影医院。以中医儿科为特色诊疗项目,其中包括中医药内治、中药敷贴、中药水浴、脑瘫康复、小儿针灸推拿以及预防保健。
我院《小刘先中医儿科疗法》独树一帜,薪火相传百余年,已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据《新乡卫生志》记载:清光绪10年,刘氏先祖于新乡开设药房,晨读方书,暮则悬壶。因刘氏医出于儒,患者赠其雅号“小刘先”,由嫡传沿用至今。第四代传承人——河南省名老中医刘殿禄,从医72载,誉满杏林,为我市创办了第一家中医儿科(医院中医儿科)。第五代传承人——刘习旺,踵事增华,于年成立本院,竭诚为广大儿童朋友的健康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