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了,多喝热水,肚子疼,
多喝热水,发烧了,多喝热水……
“多喝热水”
简直就是万能膏药,甭管哪疼,
一句“多喝热水”治百病,解百难。
您可别小瞧这一句“多喝热水”,
它是中国养生文化的一大法宝。
喝热水在中国有几千年历史
历史记载1、公园前5世纪,《黄帝内经》就有“病至而治之汤液”的记载;
2、《孟子》中也有“冬日则饮汤”的表述;
3、《说文解字》说“汤,热火也”,这里的“汤”说的就是热水。
除了喝热水,
中国人还善于,
用热水泡澡、泡脚、热敷等。
4、晋代《肘后备急方》就有对泡脚的最早记载,历史上寿命最长的皇帝乾隆帝,更是将足部养生法总结为“晨起三百步,晚间一盆汤”,这“汤”指的就是泡脚。
外国人冬天都喝冰水
国外大部分酒店没有可供饮用的开水,
也不提供相关的设备。
在国外就餐时,侍者都会端上一杯冰水,
而不是一杯热茶。
▲医院主任中医师宣桂琪
大家知道吗,外国人冬天也喝冰水,
那为什么外国人喝冰水没事,中国人吃冷饮就难受?
国家级名中医宣桂琪一语道破真相:
这主要是体质的原因。
外国人平时高热量食物吃得多,
体质和我们不同,不能比较。
“二三十岁时,我偶尔吃吃冷饮,四十岁以后,我就彻底戒掉了这个习惯,平时只喝温开水。”
——宣桂琪
另一位中医博士罗大伦也表示,
我们要了解外国人的生活习惯,
他们喝酒较多,吃牛肉为主,
我那天还看到吃面包的时候,
抹了黄油,还往面包上撒黑胡椒粉的。
把肉桂粉之类的东西当做调料,
那更是正常的。
在生活中,他们吃热性的食物较多,
因此体质偏热,这种食肉为主的热性体质,
喝点冰水应该损害不大。
但是,后果也显而易见:
外国在外国的街头会看到,
大量的极其肥胖的人。
寒痰凝滞,水湿蓄积,
气血不通,当然会极度肥胖。
中国对于中国人来说,
喝冷饮的后果更严重,
第一个就是伤胃,
胃不好的人喝了马上就会觉得胃痛,
且高血压、冠心病和动脉硬化患者
如果大量食用冰饮,
还容易诱发脑溢血,
除此之外,
影响孩子发育、容易便秘、女性易引发痛经……
一杯热水护国人健康
没想到吧?
喝热水的习惯竟然是中国人民独有,
可以说,
喝热水是中国能成为,
四大文明古国的重要原因之一:
因为水烧开了,
很多水中的致病菌、寄生虫卵也都被杀死了,
百姓生病少了,
才有更多的力气去发展文明、文化、科技!
北京医院
首席专家姜良铎告诉我们,
热水有6大好处:
1.促进血液循环研究表明,
一个健康的人用,
40℃~45℃的水浸泡双脚半小时后,
全身血液流量会增加10~18倍。
2.加快新陈代谢温热作用能刺激人体激素的分泌,
从而提高机体的新陈代谢能力,
以便体内的垃圾、毒素等更好地排出体外。
3.消耗身体热量泡热水澡能放松身心,
恢复肌肉弹性,
还能消耗大量热量。
常泡热水澡还有助预防糖尿病。
4.增强呼吸功能姜良铎认为,
喝白开水能缓解,
呼吸道黏膜的紧张状态,
促进痰液咳出,
对伤风感冒引起的咳嗽十分有效。
5.缓解局部疼痛中医认为“温则通,通则不痛”。
姜良铎说,
热敷等方式能增加,
损伤组织的血液供应,
缓解局部疼痛。
6.减少疾病发作经常泡脚加强脚部的气血循环,
利于全身提神健气,预防疾病。
水温不同效果也不同。研究发现:
水温34℃—36℃时有镇静止痒作用;
37℃—39℃时最能解除全身疲劳;
40℃—45℃时有发汗镇痛作用。
热水用的好,顶半个老中医
热水用得好,顶半个老中医,
别以为只能喝,热敷、泡、
洗样样在行,用对了效力翻倍!
[喝]特别推荐用保温杯自制“还阳水”:
用带盖、密封的杯子,
把煮开的水倒进去,盖上盖,
静止10分钟以上。
让杯中水蒸汽上升再凝结成水滴滴下来,
如此循环反复。
时间到后就可以打开盖子,
徐徐倒出热水放温饮用。
从中医上来说,
由于阳气的温煦蒸腾作用,
水汽向上升形成水滴,
饱含阳气的水滴再会聚滴回水中,
从而形成“还阳水”,
此乃阳气升腾潜降的过程。
经常饮用“还阳水”可起到温阳暖身的效果,
特别适合平素阳虚体寒、胃寒、
痛经、手足不温之人士饮用。
5个时间喝最好
1.起床后
早晨是人体生理性血压升高的时刻,
血小板活性增加,
加之睡了一夜的觉,
排尿、皮肤蒸发及口鼻呼吸,
等均使不少水分流失,
血液黏稠度增高。
医院临床,
营养科营养师夏朋滨介绍,
起床后饮水有助于降低血黏度,
从而降低血栓风险。
温热的开水,是最好的选择。
2.晨练前后
不少人都习惯晨练后喝水,
但夏朋滨提醒,
晨练前就应少量饮水,
这能降低运动引起的脱水、
血液黏稠的风险,
从而有助预防血栓。
喝的时候注意不要太快。
3.饭后半小时
饭后不要立刻喝水,
建议饭后半小时再饮水,
毫升左右,
有助于缓解餐后的血黏度升高。
但要小口小口地喝,否则频繁、
大量饮水容易烧心。
容易烧心的人宜在饭后2~3小时。
4.下班前
上班族最好养成下班前喝几口水的习惯,
一纸杯的量就足够了,
别喝太多,否则容易在下班路上“尿急”。
5.睡觉前
睡前应抿两口水再睡觉。
因为当人熟睡时,体内水分会丢失,
造成血液中的水分减少,
血液黏稠度变高。
临睡前适当喝点水,
可以缓解该现象,
从而降低发生脑血栓的风险。
[热敷]其实中医的艾灸就是一种热敷方法,
不同之处在于用了艾,
取其除湿散寒等作用和火的热气。
但是艾灸要找穴位,
所以与艾灸相比,
用热水袋或毛巾热敷就更方便了,
基本上是哪里有问题,
直接热敷哪里就可以。
4种热敷疗法
1.敷背止咳
热水袋灌满热水,
外用薄毛巾或布包好敷在背部。
可使呼吸道、气管、肺等部位
的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速。
这主要是因为背部,
循行的膀胱经主一身之表,
外邪侵袭,则恶寒,发热,鼻塞;
而督脉主一身之阳,
一旦受侵则阳气虚衰,
抵抗力变低。
因此常用热水袋敷背,
可使膀胱经和督脉正常运行,
对止咳、治感冒以及,
提高抵抗力都有好处。
2.敷颈催眠
颈部有安眠穴,主治失眠眩晕。
在睡觉前将热水袋放在后颈部,
会感到温和舒适,先双手发热,
慢慢脚部也感觉温暖,
能起到催眠作用。
3.落枕、颈椎病、腰椎病
轻微落枕可用热水敷患处,
并配以颈部活动。
头部慢慢向前弯,
轻轻向前后左右侧转动。
早期颈椎病症状,如脖子发硬、
酸痛或受凉后出现轻微疼痛,
用毛巾热敷不方便,
容易弄湿衣服,
所以建议用热水袋热敷,
可以改善症状,促进血液循环,
缓解肌肉痉挛。腰椎病一样。
4.眼疲劳、黑眼圈
用毛巾热敷可促进眼周的血液循环,
减轻眼睛疲劳,
能部分缓解干眼症、黑眼圈的症状,
还有明目健脑的功效。
提醒:
在用毛巾或水袋热敷时,
水温不宜太高,一般以60~70℃为宜。
最好的方法是:
将洁净的毛巾浸泡在40℃~45℃的热水中,
拧干后敷于患病部位,
每隔5分钟更换一次毛巾,
热敷时间持续15~20分钟。
热敷眼睛等敏感部位,
温度以40~50摄氏度为宜,过高容易烫伤。
[泡]热水即可泡脚,还可泡澡。
饭前30分钟在40℃以下的热水,
中泡澡20—30分钟,
同时进行腹式呼吸,
然后用稍冷的水刺激腹部,
能促进胃液分泌,提高食欲。
腰痛可在42℃的热水,
中浸泡10—20分钟,
有助于消炎、止痛。
不过泡澡不能过于频繁,
每周1~2次为宜。
可将新鲜的柚子皮,
放入较烫的洗澡水中浸泡15分钟,
待水温与体温相近再泡。
晚上9点肾经气血较衰弱,
此时泡脚能滋肾明肝。
水温以40℃~45℃、
感到暖和舒适为宜,
水量应淹没脚踝,
泡10~15分钟,
直到全身微热、开始出汗。
泡脚时,还可以用
纱布包15~20克花椒放入水中,
并用手缓慢按摩双脚。
补肾祛寒湿效果特别好。
一张表看懂热水养生
具体做法
最佳水温
最佳时长
饮水:
调代谢
40°C
烧开后
再烧3分钟熄火
饮茶:
调代谢
60°C
烧开后
再烧3分钟熄火
泡脚:
促循环
40~45°C
小于等于
30分钟
泡澡:
促循环
39°C
小于等于
20分钟
坐浴:
防疾病
40°C
15~30分钟
擦浴:
防疾病
38~40°C
5~10分钟
冲颈:
减疼痛
40~45°C
20分钟
冲背:
减疼痛
38~40°C
15分钟
敷双目脑勺:
解疲劳
40~50°C
15~20分钟
熏眼鼻:
防燥
40°C
5分钟
热水,真是名副其实的"万能药",
它没有副作用、安全、几乎免费,
很多疾病只要利用好它,就能有效缓解。
小编微评
把颗"万能药"送给更多的朋友,
冬季用好热水,
预防不必要的小病,
治好难缠的慢病!
赞是一种鼓励
分享是最好的支持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