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科普你真的会喝水吗

秋季干燥,大家在这个季节仿佛都在猛灌水。水作为人体的重要组成成分,是人体维持生命活动最基本的物质基础,也是人体所需营养素中含量最高的物质。不知从何时起,每天要喝八杯水的理论进入了人们的视野,最近更是有研究表明每天补充足够的水分可以降低罹患心力衰竭(心衰)的风险。喝水看似是件平常的事,而要把水喝对,却又不那么简单。

喝水应按需

《淮南子·天文训》记载:“积阴之寒气为水。”指出水为阴,性寒。中医不提倡不渴也喝水,主张顺应需求,喝水太多反而可能伤肾。人的年龄、体质、气候及所处地理位置都会影响对水的需求,比如冬季寒冷,人体所需的水自然少些;夏季炎热,人需要多喝水。喝水的量要因人而异,健康人可通过是否有口干舌燥、大便燥结、尿色深黄等信号来判断。

《黄帝内经》中曾提到,身体里面的水不等同于我们喝进去的水。身体里面的水是以津液的形式存在身体各个部位,可以是眼泪可以是唾液可以是汗水可以是骨髓可以是脑髓等等。脑髓、骨髓、眼泪、唾液、精液、血液等都是我们身体所需要的津液。

吃进去的食物必须要经过脾胃的运化才能变成营养,同样我们喝进去的水也要经过身体的运化才能变成身体需要的津液。对于水在体内的运化方式,《黄帝内经》记载:“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入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合于四时五脏阴阳,揆度以为常也”。

所以,喝进去的水能否成为身体需要的津液以及废水能否顺利排出去与肺的宣化、脾的运化、肾的温化密切相关,还有三焦水道这个类似沟渠一样的通道是否畅通无阻。

喝水应做到不渴不喝,喝必热饮,饮则三口,是为有品。

正确喝水才养生

人体水液代谢过程中,肺、脾、肾三脏作用各不相同,正如《景岳全书》云:“盖水为至阴,故其本在肾;水化于气,故其标在肺;水为畏土,故其制在脾。”只有做到正确喝水,才能调和阴阳,实现真正的养生效果。

适量的补充水可以补充体内的“津液”,通过肾脏化为“精血”。历代中医养生的大家无不重视养“精”。“精”、“气”、“神”是人体三宝,精充、气足、神全是人体健康的标志,精亏、气虚、神怯是疾病与衰老的表现。人体缺水时则“精”无以充,必然导致衰老或疾病。养生者必重视养“精”,养“精”一定会适时适量地补充阴液,即水。

中医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正如《黄帝内经》的《灵枢·本神》篇所言:“故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僻邪不至,长生久视”。“必顺四时而适寒暑”,用现代通俗的话来说就是:人要顺应春夏秋冬四个节气的变化,适应寒冬和暑夏。

具体到饮水方面,在夏季,气温较高,人体出汗多,就要多饮水。对于中老年人,中医认为,“四十而阴气自半”,常出现阴虚内热的症状,故也应增加饮水量。因水属阴,补水可养阴,所以,科学地补水也是养生的重要内容。

中医教你喝点它

既然要喝水,水里加点什么就显得很有学问了。

乌龙茶

秋天气候较为干燥,机体容易困乏,而乌龙茶性质温和,具有降燥、解脂、平火的效果。并且,乌龙茶在延缓皮肤衰老、帮助瘦身、预防癌症方面也有良好的作用,十分适合秋天饮用。

杜仲茶

秋季一天中温差较大,很容易引发各种疾病。这时,不妨在睡觉前喝杯杜仲茶,有助于促进睡眠。中老年人如果多喝,还能起到降血压、降血脂的效果,保健功效明显。

菊花茶

经常喝菊花茶,有利于清热解毒、去除火气、明目提神,从而达到很好的养生目的。在秋天喝也很合适。




转载请注明:http://www.ziqiangbuxi.net/zhdzy/10811.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