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正是樱桃成熟的时节,身材丰满、肤色诱人、体香弥漫的她们成为了这个世界的魅惑之主。
“伴山颐养”生态种植区的樱桃也如期成熟了,在亲友团一饱口福的同时,李大夫也提醒,樱桃吃多了会上火,上火就会流鼻血。
身体上的“火”是怎么来的,它像物质世界的燃烧现象一样,是真实存在的吗?
樱桃上火的新闻报道随处可见。山东媒体曾报道,医院一个上午遇到三例因吃樱桃导致流鼻血的患者,而耳鼻喉科的医生也坦言,这是由于樱桃性温热导致的。
我们知道,“上火”是中医术语,西医,或者按方舟子等人的说法,叫“现代医学”,是不承认“上火”这一说法的。
不论是学术界还是社会领域,现在对中医的认识分歧很大。一个反对中医的人,是不承认“樱桃性温热”和“人会上火”这两个底层逻辑的。
1.小小樱桃,聚焦中西医之辩
不难发现,面对有些专业的西医大夫,让他们承认“樱桃吃多会上火”这件事,是非常困难的。
某医患APP上有这么一段对话,可以看到,某些大夫决绝地排斥这种因果联系。
不论是西医还是常说的“现代医学”,其实无法解释水果有温热凉寒之分。现代营养学详细划分了水果的营养成分,却不能解释吃某些水果会“上火”。上火的物质是什么?糖分?植物蛋白?微量元素?都不可能。既然解释不了,就当这种因果不存在。
中医解释这一现象,其实存在“吃多樱桃——上火——流鼻血”的推导。西医以及现代营养学既然没有“上火”的概念,也就不能面对“吃樱桃——流鼻血”的联系,即便这样的现象已经屡见不鲜,已经普遍存在,已经人尽皆知。
而我们的生活经验以及中华传统文化都告诉我们,水果除了可测量的糖分维生素等的差别,还有一些不可计量的性质,也许“温热寒凉”是最接近真相的解释。
不仅是樱桃,食物、药物,还有我们人体本身,都有一种无法采用仪器测量的虚实阴阳的差别,这些,已经不是现代实证科学所能解释的了。
2.中医的食、药、毒
在现代人的眼中,食物、药材和毒,应该是三种不同的东西。其实呢?
先说结论。其实,食、药和毒,可以理解为同一来源。
首先,“药食同源”这一词条概念,已经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下属的“科普中国”百科科学词条编写与应用工作组编撰,其中提到:
“药食同源”是说中药与食物是同时起源的。《淮南子·修务训》称:“神农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当此之时,一日而遇七十毒。”可见神农时代药与食不分,无毒者可就,有毒者当避。药膳是中国传统医学知识与烹调经验相结合的产物,是以药物和食物为原料,经过烹饪加工制成的一种具有食疗作用的膳食。它“寓医于食”,既将药物作为食物,又将食物赋以药用;既具有营养价值,又可防病治病、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百科词条-权威词条“药食同源”
其次,“药毒”是一个一体化的概念。西汉之前,“毒药”是一个整体概念,没有任何分别。“毒性”恰恰是药物的性质。药物治病的机理就是“以偏纠偏”,凡药皆有偏性,对于无病者,偏性就成为毒性。
所以,我们大概可以说,食、药和毒,具有共同的本源,即“有偏性的入口之物”,它们最大区别是效果。
具体到小小的樱桃,首先它是具有热性的食物;在控制得当的前提下,它具有了药物的价值,譬如祛风除湿,通痹止痛;在过量食用的时候,它算是一种让你上火流鼻血的“毒”。
正因为如此,中药治病的精髓在于辨证施治,同是一个病,别人的中药你可能吃了就不管用甚至有害,夏天开给你的方子冬天吃可能就不管用甚至有害。
整个中医理论的起点,在于“人与天地相应”。食、药、毒的区别,也仅仅在于入口之物与人体产生的“相应”效果不同。
3.“中医康养”到底该如何做?
根据前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到两个结论:
首先,中医康养效果依赖于食物与药材的“偏性”。所谓“药材好,药才好”,在食药来源上质量失控,以偏纠偏无法实现,康养则无从谈起。
第二,中医必须辨证施治,没有普适方案。所有号称或暗示包治百病,人人适用,有效而无毒的方案,或者不建立在具体问题以及具体病症上的“排毒”,即便打着中医的旗号,也不是真正的中医概念。
有了好的材料,还要有深刻理解和应用材料的头脑。
所以,真正体现中医文化精髓的康养工作,应该是这样的:以可靠、可控的优质食材药材为物质基础,以充分领会辨证施治精髓、深刻了解食物药物偏性的中医师为灵魂,根据个体差异、时令差异体现方案差异,为受众提供一体化的康养调理服务。
若做不到以上的要求,那么“中医必将毁于中药”以及“庸医害人”,将不再是危言耸听。
因为粗制滥造的中药材,以及为了商业目的过分和虚假宣传的假中医中药,而使得中医文化受到社会和学界质疑,是中医之痛、患者之痛,更是中国传统文化之痛。
重拾中医的专业尊严和济世精神,为社会提供高标准的中医药康养服务,需要情怀、勇气和行动力。
正在筹备建设中的济南市“伴山颐养”康养园区,正是在上述的信念激励下诞生的。
首先,位于济南市南部山区柏树崖村的“伴山颐养”项目,坚定不移设立和经营生态种植区,培植优质中药材及天然绿色食品,从源头上保证健康。
其次,行医多年、因治病救人无数而获得患者尊崇的中医大夫,将统筹食药营养方案,我们决心以脚踏实地的康养效果为中医文化正名、增辉。
第三、园区将充分体现木材独具特色的视觉效果以及优化环境的功效,让旅者行走在青山绿水间,住在“会呼吸的房子”——木屋。
“中医药+木文化”双核驱动,我们尽力使这里成为多位一体的康养旅游胜地。
好多人吃多了樱桃,流了鼻血,我暗暗下了一个决心:相信中医,并为实现它的价值而做些事情。既相信它的自成体系、和谐贯通,也相信它的边界和局限,相信它仍将继续发展,取得突破。
吃了性热的樱桃,火就在身体里,尤其是鼻腔里,它的存在如此真切,却无从观测。
看见被“黑”的中医,委屈就在心里,其实挺立在中医背后的恰恰是中国的传统文化精髓,天人合一,万物的相生相克。
没有人可以靠做空自己的祖国而发财,也没有人可以靠黑化自己的文化而立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