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期要讨论的是“疾病诊断”,诊断是对疾病认知的最重要的环节,诊断顾名思义就是判断身体到底出了什么毛病,中医诊断依靠“望、闻、问、切”,西医诊断依靠各种仪器设备的检测数据。
用“仪器设备”对比“望、闻、问、切”,绝大多数人都会认为:精密仪器一定比手指诊断要精准,西医的检测数据是客观的,而中医的诊断很玄,依靠中医大夫的主观判断,仪器设备这些年一直在发展,“更新换代”,而中医的望闻问切几千年了“固步自封”。
你是不是也认为仪器设备一定比望闻问切的诊断更精准,我告诉你,不是的!
如果你想知道为什么?
就带着你脑海中大大地问号,跟我一起解锁今天的内容。
一、从底层逻辑看:
西方的医学来自于西方的文化,西方的文化是以“原子论”为底层逻辑,以“还原论”为方法建构的,在此基础上,从牛顿把太阳系比作一个机械的钟表,到拉梅特里发表自己的著作《人是机器》,西方文化、自然科学的发展,看待人体生命活动,都是“机械观”。
再说中医,中国文化是以“元炁论”作为底层逻辑,在此基础上“阴阳五行”是中国文化的基础元素,以“系统论”作为探知宇宙万物,把天地看成大宇宙、人体看成小宇宙,把宇宙万物都看作能量循环系统,中医看待人体生命活动是一种“平衡观”。
二、从病理学上看:
西医病理学:
以“机械观”建构的西方医学,首先会发展解剖学,因为只有解剖才能解开对人体奥秘的探索,由解剖学发展出西医诊断第一条主线,就是器官、组织的病变,称为:“解剖病理学”,解剖病理学的诊断依据是各种仪器的影像照片,就是俗称的“拍片子”。
19世纪之前西方医学经历过很长一段时间的“治疗的虚无主义”,就是发现器官和组织病变了,作手术切除,至于别的医生也帮不上忙,直到二十世纪初,实验生理学和生物化学的崛起,生理反应开始与物理原理和化学反应结合,加上细菌的发现,发展出西医诊断的第二条线,以细菌、病毒为主的微生物病理学。诊断的依据就是验血、验尿。
第三条线是20世纪末,也可以理解成为就是最近一二十年的事,分子细胞学、基因学得到发展,与生物化学结合就是西医病理诊断的第三条线:称为分子病理学或者叫生化病理学。
针对分子细胞的病理诊断,除了验血、验尿以外,还增加了唾液、头发、精子等等方式,用来检验身体内部更加微小的分子、细胞、基因等等。
简而言之:西医诊断学有三个依据,第一种是拍片子,第二种以验血、验尿为主,第三种除了验血、验尿还增加了细胞、基因的检测、比如说头发、唾液、精子等等。基因技术目前还属于初级阶段,对疾病的诊断主要依靠前两种:拍影像照片、验血、验尿等等。
西医诊断学在病理学基础上,是依靠大量的量变参数对疾病做出诊断。
中医病理学:
中医把人体的生命活动是一个能量循环系统,中医的病理学就是气血在人体内部的脏腑、经络循环是不是畅通,畅通就是健康,循环不畅、出现了淤或者堵,就是疾病,对疾病的诊断就是通过“望、闻、问、切”进行辩证,所谓辩证就是判断疾病的性质和位置。
比如说疾病在外部还是内部,这个称为表里,阴阳、虚实、寒热,阴阳是无所不包的,比如说头为阳、身体为阴、背为阳、腹为阴、五脏六腑、腑为阳、脏为阴,气为阳、血为阴,虚实指的是虚症还是实证,这个怎么解释呢,就像近视眼,有假性近视和真近视,假性近视就和虚症的意思差不多,很容易调理,寒热,这可以理解为是受热还是受寒得的病症。
表里、寒热、虚实、阴阳在中医里又称为八纲辩证,除了八纲辩证,还有经络辩证、气血辩证、营卫辩证、脏腑辩证、病因辩证、三焦辩证等等多种辩证方式。
三、中西医诊断
西医诊断:
首先西医诊断不管是器官、组织、微生物、细胞、基因,都严格规定了身体内部环境是恒定的,不管是细菌、病毒、细胞、血液都给出了非常小的数值范围,这个一般在检验单都有明确的标注,这个数值范围是,年由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戈登·盖亚特提出的循证医学,在循证医学的基础上做出来的,循证医学我会专门做一期好好讲讲。
92年以前西医诊断的依据,我没有找到,不知道是啥。
接着说检测数据,比如说验血,血液里的红血球、白血球超出了规定的数值范围,就假定有疾病产生了,再细化到细胞,检测细胞的形态的变化,比如说异常生长、是变大了还是变小了,就以此判定是某种疾病或者是肿瘤,确定是肿瘤下一步接着化验,判定良性还是恶性,在下一步是化疗,这是目前西医诊治流程。
就拿细胞来说:最新的研究发现,细胞并不是我们教科书画的那样,,每个细胞都长得一模一样,一个细胞里有一个细胞核,分化是一分为二,不是的,细胞存在多种情况,有的细胞里属于多代同堂,多个细胞核在一个细胞内,还有细胞退化,但是功能还在,还有的细胞都死亡了,没有被排除体外等等,就目前西医以细胞的数值为判定标准,是极容易产生误诊的。
第二:不同的仪器设备,检测数据的结果是不一样的,仪器设备贵也不代表就一定准确,就像有个段子说的,带一胳膊手表不知道那个时间准,是一个意思。
第三,现在西医医生过度相信仪器设备,缺少中医问的环节,病人的主观感受是仪器设备永远都无法检测出来的,比如说疼痛、膝盖感觉冒凉气,用手摸,上仪器,不管是验血还是验尿,亦或是拍各种片子,都无法判定的,必须要于病患沟通才能得出。
第四、说下细菌,据我查到的资料,人体内的细菌种类数量是极其庞大的,很多细菌都还没有命名,绝大多数实验室根本不知道如何区分,即便是已经能够正确区分的细菌,在身体的不同位置起到的作用也是不一样的,现在西医谈菌色变,在身体其他部分总结的细菌性状,会被快速归因,容易产生误诊。
即便不考虑仪器设备的问题,所有的数据都是有效的,西医还存在一个问题,医院是由很多个科室组成,不同的科室有不同的专家,不同的专家最擅长的领域绝对是自己的科,疾病的发生(除了外伤)一般都是整体的病变反应于局部,还原论的分拆方式,就决定了西医不可能从整体上把握疾病的本质和规律。
虽然现在西医为了从整体应对,在诊断层面提出了MDT(多学科会诊),就是力图较少诊断的误诊率。
据亿欧智库年的研究报告称:中国临床医疗总误诊率为37.8%,其中恶性肿瘤平均误诊率40%,器官异位误诊率60%,平均误诊率将近40%。对于这个数据我认为是有点保守了。
西医出现误诊的真正原因:西医是以还原论为理论基础,利用实验和分析的方法,用微观倒推宏观,倒果为因,蝴蝶效应大家都知道,整体不等于局部之和。另外,对于检测数据范围的严格规定,就一定会忽视个体的特殊性。
中医诊断:
中医诊断的“望闻问切”据说是由战国时期的扁鹊提出,距今将近年,两千多年了与西医仪器设备的更新换代速度相比,确实有点“固步自封”,如果你换种思维去想,有没有可能这种诊断方法它是有效且完善的。
望诊:指的是中医大夫肉眼观察病人的气血状态,气血表现在精、气、神,舌苔,面相、头发等等全身的状态,精神状态也是不管什么仪器都无法检测出来的。中国文化还有面相学,面相学与中医的望,有区别也有联系,中国文化是以系统论为方法的,面相学看的是吉凶,望指的是疾病与健康,我正在搜集面相学与中医的资料,目前手里的信息还不足以做一期视频。
望被评为中医诊断的四诊之首,有“望而知之谓之神”的说法,望也是中医体系里非常重要的学科体系“藏象学”,以表知里,司外揣内,我们小的时候都学的一片小短文《扁鹊见蔡桓公》讲的就是“望诊”。
闻诊:闻,有声音的意思,未见其人先闻其声,闻指的是听病人的声音和闻病人身上的气味,气味用仪器检测效果也不好,比如说一个病人身上有臭味但是喷了香水,仪器就只能检测香水,臭味检测效果就差。
问诊:问是中医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是沟通病人的主观感觉。比如中医病理学认为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也是导致疾病的原因,这个用仪器也是测不出来的。在中医的诊所里就会经常见到这样的场景,大夫去劝说病人不生气、不生气病就好了。
切脉:切脉是结合望闻问的基础上,判断前三诊的信息是不是正确,为辩证所准备。切脉就是感受气血在病人体内循环流动的状态,比如说由诊脉的状态分为:洪脉、滑脉、浮脉、紧脉等等。
切脉就像郭德纲老师总说的:能卖出去票的不一定是好演员,但是卖不出去票的肯定不是好演员。反之,会切脉的不一定是好大夫,但是不会切脉一定不会是好中医大夫。
中医的望闻问切看似主观,绝不是稀里糊涂的诊病,每一项措施,都是有自己的理论根据,天地阴阳,气血运行,辩证施治,不仅能够从系统把握,还能分清主次,辨别真假,抓住本质。
如果你真正了解了中医与西医,我相信你会愿意试着去了解中国文化,去发现中国文化的魅力。对于中西医的诊断想听听你的观点,请留言告诉我!
古晓今,用当代视角讲好中国智慧!
如果您喜欢我的内容,别忘了点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