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色小字订阅
《最后的居民》
吴时敏
我们处于一个社会快速发展的时代。发展就有拆除、有淘汰、有许许多多旧的事物被消灭。但是当一个事物已经消失、我们永远失去它时,才会认识到它的可贵,而成为魂牵梦萦的追忆和深切的怀念。因为我们不能割断历史,历史中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延续和沉重的情感寄托。
我是在一个充满人情味的大宅院中长大的。大院有一道很有气势的大门叫“大朝门”,进大门后要穿过一个大坝子,坝子四周都是房屋,往里走要上十多级梯坎,再进“鼓墩门”又是小坝子,小坝子四周又都是东南西北厢房,小坝子轴线正中再上梯坎就是大堂屋。四周的厢房中都有天井,天井周围住着四五家人。在我们的大宅院中的居民,大部分是本家族人。后来因空房太多,由国家经租,分给没住房的人,所以后来搬进来十几家外姓人。几十户人家紧毗密邻,往来频繁,虽然少不了时常发生摩擦口角,但在我的童年记忆中,这个大宅院是热闹的、温馨的、融和的。在我们当中,各家之间都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同时也有很多快乐可以大家分享:每当哪家的腌菜或豆腐乳做好了,总是要认真地盛上一小盘互相赠送、品赏、评价、交流心得;哪家来了客人,作为邻居,我们必定也会享受到来自远方的糖果糕点;每天晚饭后是我们最快乐的时光,家家户户的小孩都会到大小坝子来玩逮猫、跳房、跳绳、踢毽子、老鹰抓小鸡、官兵逮强盗等等各种游戏。要是到了过年过节,那种热闹景象就更不用说了。我再大一些后,我们大院中逐渐发展起了沙龙式的文化聚会,经常会有县城中的一些文化人朋友参与进来。我的家族是有深厚的音乐、书法、诗词、和垂钓爱好传统的,相关的朋友都会以此为聚会点,经常举办如灯谜会,“和乐会”(几件器乐合奏)以及“吹渔经”。经常高朋满屋、热闹喧天,这在县城中还颇负盛名呢!直到今天,都还有当年的老朋友对此怀念着。除此之外,还有许多的东西,现在回想起来,是那么的亲切,但又那么的遥远:那些冬暖夏凉的尺半土墙、那些黑白分明如图案的穿斗、夹壁、挑檐、那些摆放着各种盆花和养着金鱼的大石缸的天井、那些每天早上由远而近的各种叫卖声、收大粪和泔水的吆喝声,还有四处游走的凉粉担子,那些青石板铺成的丈二小街,以及街边的理发店、山货铺、铁匠铺、中药房、缝纫店……最怀念的是庭院中那棵大桑树和攀援在桑树上如小臂粗的葡萄,每到夏天满树垂挂的硕大的紫色桑椹和甜葡萄总是对我形成无法抗拒的吸引力。这些构成我少年时代的生活图景,其实也就是我们几代人内心深处的情感归宿。
城市化发展进程象一股汹涌澎湃的大潮,扫荡了一切形成障碍的东西。现在的城市需要的是高楼和宽阔的大街,那些小街、平房和大宅院已成为障碍,被毫不吝惜地消灭掉。这些东西在一夜之间被夷为平地、彻底地在密集的瓷砖玻璃水泥高楼崛起中消失了,一点也不留痕迹!突然之间,我们进入了一个快餐文化时代。我们的居住条件虽然比以前宽敞明亮,但是回家大门一关,邻居互不来往、人情淡漠,我们置身于喧嚣和孤独之中。许多传统的生活方式、文化习俗随之被改变。我们心中的故乡已消失得了无踪影,我们情感的链条已被割断,历史发展至此嘎然而断,难以续写。
在远离都市的偏僻小镇中,有些传统的建筑、传统的生活方式、文化习俗尚存,但已经处于风雨飘摇、岌岌可危之中。房屋的陈旧破烂、阴暗潮湿,已留不住向往繁华都市的青年一代。他们离开家乡去大城市谋生,在外面定居,不再回来,只有心有余而力不足的老弱病残留守下来。小镇的房屋很多空着,门上一把生锈的铁锁很久没人摸过,房屋正在烂掉。居民们无所事事,闲散度日,以很低的物质生活水平活着。他们维持着这些小镇的苟延残喘,支撑着沿续了千百年来的传统文化习俗。但他们日益衰老,他们终将老去,小镇居民终将无以为继。难道他们就是小镇中的最后一代居民吗?他们究竟还能支撑多久?小镇还可能继续存在吗?我们的传统民居建筑、传统生活文化、传统习俗还能在这个世界上存在多久?
我的学生问过我,怎么会对这些题材感兴趣?我知道,现在的年青人没有经历过传统生活,没有遭遇过失去家园,怎么可能对传统生活文化习俗有如此深厚的感情,怎么能理解传统文化的价值,怎么可能对这些处于风雨飘摇中的最后的居民们产生兴趣,产生同情?因为现代社会生活中能刺激他们强烈欲望的东西太多了。
面对小镇中的居民,我似乎是同自己的街坊邻居、甚至亲戚朋友谈心。我从他们的身上、从小镇的房屋街道、从很平常的一些生活小细节中,找到了我情感深处的对故乡的怀念。也许再过几年这一切将不复存在,或者蜕变为城市中的人们周末休闲度假的“农家乐”,这里的居民也许己经被商业经营的老板们取代了。社会在经济发展强力的推动下,变化是不可阻挡的,有些东西的消亡似乎是历史的宿命。我所能做的便是用影像来记录这些曾经凝聚我们深厚情感的人和物,这成为我一个延续多年的拍摄主题。我尽量以平常的心态、平等的交流、平衡的构图、平实的图像来拍摄。
我能以影像的方式来保存那份浓情和怀念,也许是无奈中的有幸了。
山乡小镇
小雨润街
六尺小街
老屋檐
家
回家
绿荫小屋
劳作
蓬荜溢香
正午阳光
绕膝承欢
日子
晌午
小生意
行当
滋味
自产自销
中药房
老中医
闲暇
历史遗痕
阁楼
日影西斜
星期天
老故事
冬日暖阳
空巢老人
守望
最后的居民
吴时敏艺术简历:
吴时敏,四川美术学院教授。年获四川美术学院授予学士学位,年获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授予硕士学位,年获得硕导资格并开始指导研究生,年负责组建四川美术学院摄影专业,并担任首届摄影教研室主任,年担任影视艺术系副主任,年担任影视艺术学院副院长,年担任新媒体艺术系副主任。中国摄影家协会教育委员会理事;中国摄影家协会高教部副部长;中国高教协会摄影专委会/全国高校摄联副秘书长;重庆市摄影家协会理事;重庆市九龙坡区摄影家协会副主席;重庆市高校摄影协会第二届主席。
喜欢请在左下角点赞
中国艺术品网APP客户端是面向全国的艺术品行业网站,各地已有多位艺术家加盟参加一天一展,参展作品达佘幅,日点击量高点达的浏览数。我们不设门槛,广纳艺术人才与作品,白癜风治疗时间白癜风治疗那里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