痹证是人体遭受外邪侵袭后,邪气客于肌表经络,使气血流行不畅,引起肢体、关节等处疼痛、酸楚、重着、麻木等症的一种疾病。其发病与气候变化及居处环境有密切关系。
人体与自然环境息息相关,《灵枢●岁露》篇说:“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若受外界风、寒、湿、热等邪气的侵犯,人体正气又不足与乏抗争时即会发病。当风、寒、热、邪与湿邪相结合时,最易稽留于关节,阻塞经络,致气血郁滞。引起肢体关节的疼痛、酸楚、重着、麻木等。故《素问●痹论》说:“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圣济总录●诸痹门》说:“皆因体虚腠理空疏,受风寒湿气而成痹也”。
由于感受邪气的性质不同,人的体质又各有差异,所以痹证的表现亦各不相同,一般可分为风寒湿痹与热痹两种类型。其治法在祛湿的基础上各有侧重。
1、风寒湿痹
肢体关节酸痛,关节屈伸不利,尤以气候变化时加重,反复发作,病程缠绵。有风邪偏盛者,见关节疼痛游走不定,称为行痹;有湿邪偏盛者,见关节酸痛沉重,称为着痹;有寒邪偏盛者,见关节疼痛剧烈,遇热则减,称为痛痹,治法各有不同。
(1)行痹
肢体关节烦痛,且游走不定,时而在上肢,时而在下肢,舌苔薄,脉浮虚而涩。
风湿之邪搏结于体表,风重于湿,而正阳虚弱。风湿留于关节,阻塞经络,气血流通不畅,故关节疼痛。风性善行数变,故疼痛游走不定。治宜散风祛湿止痛,用桂枝附子汤加味:
桂枝12克制附子10克生姜10克
甘草8克防风10克羌活10克
威灵仙10克大枣4枚(擘)
上8味,加水适量,煎汤,取汁,去渣,温服。日1剂,分2次煎服。
方中用桂枝解表散风,附子温阳止痛,生姜、甘草、大枣健脾和胃,运化水湿。加防风、羌活、威灵仙增强散风除湿之力,尤其威灵仙可祛除十二经之风邪。全方功能助阳祛风,适用于风盛之行痹。
(2)着痹
关节酸痛沉重,屈伸不利,舌苔白,脉濡缓。
湿邪侵犯体表,留于关节,阻塞经络,气血流行不畅,故关节疼痛。湿性重着,故关节酸楚沉重,屈伸不利。舌苔白脉濡缓,均为湿邪留滞之象。治宜祛湿疏风止痛,用白术附子汤加减:
苍术10克制乌头10克(先煎)木瓜15克
羌活10克炙甘草10克生姜8克
大枣4枚(擘)
上7味,加水适量,先煎乌头,待水减去1/3时,加入其他药再煎,汤成去渣,温服。日1剂,分2次煎服。
方中用苍术代替原方中的白术,乌头代替原方中的附子,以增强燥湿止痛的力量,木瓜、羌活均可胜湿,羌活还能散风,甘草、生姜、大枣健脾,使脾能更好地转输水湿。
(3)痛痹
关节剧烈疼痛,痛有定处,得热则减。舌苔白,脉弦紧。
寒湿侵犯体表,留于关节,阻塞经络,使气血流行不畅,故关节疼痛。血遇寒则凝,故疼痛剧烈,且痛有定处,寒为阴邪,故得热则减。治宜温经散寒止痛,用乌头汤加味:
制乌头10克(蜜炒先煎)麻黄10克白芍10克
黄芪10克炙甘草10克细辛6克
海桐皮10克
上7味,先煎乌头,待水减少1/3后,加入其他药,再煎,汤成去渣,取汁,温服。日1剂,分2次煎服。
方以乌头逐寒止痛。麻黄、细辛祛表里之寒湿,通阳行痹。黄芪实卫固表,益气蠲痹。白芍、甘草和阴缓急利关节。海桐皮祛寒湿,止痹痛。
如果痹痛日久,出现麻木不仁,手足困重等病,是气血瘀阻,宜于上方中加活血祛瘀药如:当归10克,赤芍10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以通络化瘀。除痛痹外,行痹、着痹亦然。
(4)久痹
肢体关节疼痛,反复发作,缠绵不愈,肌肉消瘦,身体乏力。
痹证日久不愈,气血不足,邪客经络,气血流通不畅,故肢体疼痛,正气不足,偶感外邪,即引动内邪发病,故反复发作,缠绵难愈。痹痛日久,气血虚弱,肢体关节缺乏气血濡养则肌肉消瘦,身体乏力。治宜补益气血,祛风除湿止痛,用独活寄生汤:
独活10克桑寄生10克秦艽10克
防风10克细辛6克当归10克
白芍10克川芎10克生地10克
杜仲10克牛膝10克党参10克
茯苓10克桂枝10克甘草8克
上15味,加水适量,煎汤,取汁,去渣,温服。日1剂,分2次煎服。
方中用当归、白芍、川芎、生地养血和营;党参、茯苓、甘草益气扶脾;寄生、杜仲、牛膝补肝肾,强筋骨;独活、秦艽、防风散风祛湿;桂枝、细辛祛寒通经止痛。全方扶正祛邪,表里兼治,适用于痹病日久,气血不足,肌肉消瘦者。
若痹证日久不愈,出现四肢关节疼痛,软弱无力,或四肢拘急挛缩,手指屈曲,肌肉萎缩不用,麻木不仁等,是风寒湿邪客留日久,经络受阻,气血流通不畅,关节肌肉失却营养,故从疼痛发展为软弱无力,拘急挛缩,手指屈曲,萎缩不用,麻木不仁。治宜散风祛寒除湿,舒筋活络,可服秦艽酒:
秦艽30克牛膝30克炮附子30克
桂枝30克五加皮30克天门冬30克
巴戟20克炒杜仲20克石楠叶20充
细辛20克独活30克薏苡仁20克
上12味,共捣粗末,用酒适量(以浸没药末为度)浸渍。夏季泡3天,冬季泡10天,春秋两季泡7天。得气味后,每日饮1小酒盅。病证严重或平素酒量大者可酌量增加。
方中用秦艽、独活、五加皮、石楠叶祛风除湿;附子、细辛温阳祛寒;苡仁利湿;桂枝通经;秦艽、五加皮还可舒筋活络;五加皮、石楠叶、巴戟、杜仲、牛膝补肝肾,强筋骨;天门冬《千金方》谓可治“偏枯不随,风湿不仁,冷痹”。
2、热痹
关节疼痛,局部红肿灼热,痛不可近,或兼有口渴,小便黄,舌苔黄,脉濡数等症。
《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篇》说:“湿流关节”。湿热搏结,阻于经络,气血流通不畅,故关节疼痛。热为阳邪,故疼痛之关节又见红肿灼热,热灼津液,故口渴,小便黄。舌苔黄、脉濡数为湿热侵犯人体之征。治宜清热利湿,佐以疏风解毒;借用三妙散加味:
苍术10克黄柏10克川牛膝10克
薏苡仁15克桑枝15克老鹳草10克
升麻10克射干10克木瓜15克
威灵仙10克
上10味,加水适量,煎汤,取汁,去渣,日1剂,分2次,温服。
方中以苍术、木瓜、苡仁燥湿除湿;黄柏、牛膝、桑枝清热祛风;升麻、射下解毒;威灵仙、老鹳草通经络祛风湿。且桑枝引药行上肢,牛膝、木瓜引药行下肢,威灵仙疏通十二经,搜尽四肢病邪,更利于治疗湿热之痹。
患者某,女,23岁,湖北武吕某工厂工人。年9月某日就诊。发病1午余,肢体大小关节疼痛肿大,每于天气变化时发作,小便色黄而有灼热感,口渴,脉濡数。病为热痹,治宜燥湿清热,祛风解毒;借用三妙散加味:
苍术10克黄柏10克川牛膝10克
薏苡仁15克老鹳草10克桑枝15克
木瓜15克升麻10克射干10克
威灵仙10克
以水煎服,日2次。
药服20余剂,病愈。
按:《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治篇》说:“湿流关节”。风寒湿邪杂至,随湿流于关节,阻塞经络,气血郁滞,则肢体关节出现疼痛肿大。人体与自然环境息息相关,天气变化,则人体关节疼痛即应之而发作。素禀阳脏,经络阻塞不通,阳气郁遏,风寒化热,证见口渴,而小便黄,且感灼热。脉濡为湿,数为热,病乃今之“热痹”,唐以前之所谓“风毒”也。借用三妙散加味治之,祛风除湿,清热解毒,通络止痛。药服20余剂病愈。
图书信息图书名称:李今庸(跟名师学临床系列丛书)
图书作者:李今庸 著
出版公司: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出版时间:年06月
图书简介《全国著名老中医临床经验丛书》选取了邓铁涛、周仲瑛、焦树德、何任、张琪等国家第一批名老中医中的30余人,由其本人或亲传弟子收集整理他们在临床各科病证方面的独到辨治经验,尤其是立法、处方、用药经验。突出反映了这些著名老中医在中医药临床方面的精深造诣。
本册将为你介绍邓铁涛教授临证经验,全书突出了邓教授在内科杂病方面的独到辨治经验,同时收载邓教授常用和创制之经验方60余首,可直接指导临床诊断与治疗。
作者简介李今庸,男,年9月生,湖北省枣阳市人,幼承家业,在家乡行医。通晓中医内、外、妇、儿各科,尤以治疗中医内、妇科见长。年春,至湖北省中医进修学校任教。年2月转为湖北中医学院继续任教。先后讲授过《金匮要略》、《黄帝内经》、《难经》以及《中医基础学》等。年后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撰著有《读医心得》、《读古医书随笔》、《金匮要略讲解》、《李今庸临床经验辑要》、《舌耕余治》;主编《新编黄帝内经纲目》、《金匮要略讲义》、《湖北医学史稿》、《中医学辨证法简论》、《奇治外用方》、《内经选读》、《黄帝内经索引》等;论文有《论黄帝内经的营卫理论》、《论“穴位”在人身中的重要意义》、《楚医学对祖国医学的重大贡献》、《我国古代对“脑”的认识》、《神农本草经成书年代考》、《咳喘论治》、《二陈汤的临床运用》等数十篇。
版权申明以上文章来源搜集于网络,仅供学习参考。
感谢原作者辛苦劳动,如果侵权请告知,将下架处理。请勿用作商务用途。
脸上白癜风能治好吗脸上白癜风能治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