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内参导读:“我们选剧主要以坚守正能量、符合主流价值观为标准”,北京卫视相关负责人在接受《电视指南》采访时表示,“永远不过时的、温暖的现实主义就是我们选剧、播剧的核心。”
来源:电视指南杂志(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主管)
记者:朝明
现实主义题材电视剧就像是透视时代的一面镜子,它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能够海纳百川地描写生活、反映现实。
当时代现实发生着变化,当每一个人都对美好生活有诉求,对“温暖的现实主义”的召唤,便格外需要在影视作品上得到呼应。
我们既需要弘扬现实主义精神,也需要张扬浪漫主义情怀;既要按照生活的本来面貌真实反映生活,又要赋予生活以美好的希冀与理想。向“温暖现实主义”靠拢成为行业主流追求,这也是在构建作品价值观、揭示矛盾的同时,更注重激扬温暖的鼓励。
“温暖的现实主义”永不过时
“我觉得永远不过时的、温暖的现实主义就是我们选剧、播剧的核心。”对于北京卫视年在电视剧领域的整体印象,北京电视台影视剧中心副主任严澍在接受《电视指南》记者采访时如是回答。
《美好生活》《好久不见》《归去来》《破冰者》……纵观北京卫视年的热播剧,同样会发现明显的转向,国产电视剧的热度,正在从“幻”字当头向现实题材富矿转移开拓。
比如《美好生活》表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逐,是一部有情怀、有诗意的作品;《好久不见》则展现了当代青年人在生活中经历的成长、阵痛和蜕变,为当下观众注入对善的信念、对光明的渴望,以及战胜挫折的信心。
《破冰者》是一部展现人民警察风貌的现实作品,歌颂了人民警察为维护社会稳定,不畏艰险、勇于牺牲的精神;《归去来》则紧扣时代脉搏,表现了当代年轻人从象牙塔走向社会,经历了精神上的成长与救赎,最终完成蜕变,实现自我价值的故事,具有深远的话题意义和现实意义。
纵观这些作品皆以影视艺术的方式反映社会变迁中的得与失、喜与忧,既保持生活的鲜活又不拘泥于生活,由生活的真实达到艺术的真实,给人以积极向上的力量。
“我们选剧主要以坚守正能量、符合主流价值观为标准。”严澍告诉《电视指南》记者,尽管现在古装、玄幻、IP剧都是市场上的香饽饽,但是在选剧方向上,北京卫视坚守“大戏看北京”的精品战略,坚持向观众传递主流价值观与正能量的影视作品;在选剧的题材上,以现实题材为主,但谍战、年代剧、战争剧都会涉猎。
比如正在热播的《面具》讲述了潜伏在哈尔滨十年的国民党特工李春秋被上级唤醒并要求他执行“黑虎计划”,已经过上了幸福平凡生活的李春秋弃暗投明,展开反戈一击的故事。
在严澍看来,现在播出的谍战剧摒弃了以往谍战剧偏偶像化、走流量化风格,在整体呈现上回归传统,从剧本创作到演员表现都比较扎实,回归本质也得到了观众的认可和喜爱。同时,谍战剧也包含了温暖现实主义精神,比如对英雄的追忆、对年代的回忆,具有现实意义。
古装剧偃旗息鼓,历史正剧稀缺
一个敬业的制作团队、专业的演员力量、精良的制作水准,无论驾驭什么样的题材都会显示出超越一般作品的气质,这是一部作品的核心竞争力所在。
严澍向《电视指南》记者强调,在评判一部剧作是否具备品质时,北京卫视不会被市场所左右,一方面坚持最合适的演员诠释最合适的角色;另一方面拒绝剧情简单、破绽百出、深受观众吐槽的剧作。
尽管现实主义题材电视剧成为主流,但一些作品也有脱离现实、故意架空现实的情况,以观众都能猜到的戏剧冲突来敷衍故事。
“我们选的剧比较齐整、辨识度较高,在北京卫视播的剧具备一定的水准与品质感,不会跳跃得很厉害。”在严澍看来,只要接地气,与观众的贴合度高,才能引发观众共鸣。
排播的困难,再加上政策风向的改变,前两年在“大古装+大IP”模式主导下火热的古装剧,今年几乎都偃旗息鼓。
一方面,沉浸在戏说、宫斗、穿越之中的古装剧,其实已经脱离了历史的范畴,剧中人物不过是穿着古人衣服演绎现代人的故事而已,一些穿帮镜头、缺失的传统礼仪、雷人的剧情对白设计以及“五毛钱特效”深受行业诟病;
另一方面,遍观当下历史题材的古装剧,历史正剧已然成为珍稀品种。谈到时下的古装剧市场,严澍表示,北京卫视对于一些不符合主流价值观、品质不佳的古装剧坚决拒绝;北京卫视欢迎历史正剧,因为历史正剧的主题更恢弘大气,基调更严肃认真,也往往具有更强烈的现实意义。
以讲故事的方式与观众互动交流
媒介融合时代,移动互联、碎片化传播已经成为受众多屏互动、快速阅读收看的习惯。
针对短视频碎片化、重点突出的特点,北京卫视在电视剧宣推方面顺势把握新媒体传播特点,对现有资源进行整合再利用,以短视频的方式,实现电视剧全方位传播。
比如微博“北京卫视剧集地”、话题#BT微剧场#在社交平台得到众多粉丝的互动与追捧,BT微剧场推出的自制短视频节目,围绕热播剧集内容和花絮,以轻松、幽默富有创意的形式深受网友追捧。
“现在的观众,尤其是年轻观众,不光是看剧情,他们更需要参与剧情台前幕后的互动。”北京卫视电视剧宣传推广负责人杨凌一在接受《电视指南》记者采访时指出,现在的荧屏收视之战更加激烈,甚至倒逼着电视剧开始了前置化宣推。
杨凌一告诉记者,#BT微剧场#从剧组筹备期、拍摄期就开始围绕幕后花絮做预热宣传,利用新媒体铺开造势,拉近与观众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