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是我国古典医籍中现存最早的一

健康与长寿,从古至今一直都是每一个人的愿望和不断追求的目标。今天,随着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精神生活的日益丰富,人们更加渴望自己长命百岁、无病无灾,希望能够拥有一副好的身体去的创造生活、享受生活。

然而,伴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我们的生存环境也在不断的遭到破坏,由此引发的各类疾病层出不穷。再加上社会竞争的不断加剧,每一个人的生活压力也在不断的增加,精神过于紧张与身体过于劳累在不断的侵噬着我们的健康。面对每况愈下的身体状况,面对“四十岁前用健康换金钱,四十岁后用金钱买健康”的叹息声,学会爱惜与保养自己的身体已经变得刻不容缓。

华夏文明五千年,中国有着辉煌灿烂的历史。人类的进化已经充分表明了,我们的祖先能够立足于这个世界是一个伟大的创举,而学会用养生的方法来强健体魄、长命百岁,以求更好地生活于这个世上则是我们的历代先贤们的智慧结晶。

中医学,养生学

早在远古时代,我们祖先抱着“人定胜天”的信念在与大自然的那些妖魔鬼怪、虎豹鱼虫的斗争中,创造了各种原始的生存方式,谈养生,生存是首要的,老祖先们可能不会想到养生二字,但是,让自己健康地生存于这个世上,也可以算做养生学的雏形了。

从殷商之前到西周,人类就已经有了各种保养自己身体健康的记载,直至春秋时期,庄子则明确提出了养生这一说法:养,即保养、调养、补养;生,即生命、生存、生长,和为一体养生就是保养健康长寿的生命。养生这门学问是独具中华民族特色的保养身体的理论和方法的总和,身为华夏儿女,我们应当感到自豪。

养生

《黄帝内经》现分为两本书,一是《黄帝内经·素问》,简称《素问》;二是《灵枢经》,简称《灵枢》。《黄帝内经·素问》中的“素”字,可作根本解释;“问”就是黄帝问岐伯的意思。《灵枢经》中的“灵枢”二字,明代名医张景岳有这样的解释:“神灵之枢要,是谓灵枢”。人身属于阳的精气叫神,属于阴的精气叫灵,是说这本书论述了“神”与“灵”的关键扼要的内容。

两汉时期汇集了前人所有养生防病智慧的《黄帝内经》横空出世,它首次从医学角度上探讨养生问题。提出了调摄精神与形体,提高机体防病抗衰能力;适应外界环境,避免外邪入侵的养生思想总汇。为后世各类养生治病学说奠定了理论基础。接着《神农本草经》出现更加完善了养生治病体系,把药物与养生紧密的结合了起来。

中医学,养生学

随着历史的不断推进,人类对养生智慧的研究与认识也在不断的深入和细致,在《黄帝内经》的理论基础上,各类蕴含着丰富养生智慧的传世医典不断的出现在人类的面前。从《中藏经》提出的运动养生,到《马王堆汉墓医书》谈论的房事养生;从《伤寒杂病论》提出的辨证施治以养生,到《抱朴子》所推崇的返璞归真的道家养生术;再从《养性延命录》中的吐纳引导养生术,到《食疗本草》强调的饮食养生,人类的养生之道在不断的细致与完善。

隋唐时代,养生智慧沿着前人的理论与实践继续发展,孙思邈的《千金要方》主张静养,又强调运动;强调节欲,又反对绝欲;强调饮食疗,又主张药补,并列举了许多补剂的方子传于后世。

中医学,养生学

两宋、金元时期的医家十分注意从发病学的角度探求养生规律,注重联系老年生理特征探求养生长寿之道。诸如《三元参赞延寿书》与“金元四大家”各自的代表之作:《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儒门事亲》、《脾胃论》、《格致余论》都把疾病与养生结合起来,在养生的同时预防疾病,在治疗疾病的同时重视养生。

明清两代,传统的养生方式在先前已有的各种养生之道上加以兼收并蓄,得到了飞速发展和传播,并展现出了一种动静并重、综合调理的多元趋势。张景岳的《景岳全书》包罗万象,汇集了各类养生之道,并着重的强调了形与神、形与体与生命有内在联系,提出形是神和生命的物质基础。被进化老祖达尔文称为百科全书的《本草纲目》更是丰富和发展了饮食养生的材料宝库,在饮食养生学领域产生了极大影响。

中医学,养生学

《黄帝内经》是我国古典医籍中现存最早的一部医书,在整个中医的发展过程起着重要的作用。该书中阐述的理论,一直以来指导着整个中医学术的发展,是学习中医不可缺少的一部经典读物,医院学生学习中医时必读的医书。

中医学,养生学,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分为《素问》、《灵枢》两部分,每部各81篇,合计篇。两书内容各有侧重,又紧密相关,浑然一体。《素问》之名最早见于张仲景《伤寒杂病论·自序》,迄今一千七百多年。人是具备气、形、质的生命体,难免会有大小不同的疾病发生,故以问答形式予以阐明,这就是《素问》的本义。

《灵枢》最早称《针经》,其第一篇《九针十二原》就有“先立《针经》”之语,无疑等于自我介绍。汉魏以后,《灵枢》由于长期抄传出现了多种不同名称的传本。唐代王冰引用《针经》传本佚文与古本《灵枢》传本佚文基本相同,说明同出一祖本。

中医学,养生学,黄帝内经

但史料记载北宋有高丽献《针经》镂版刊行,但现在却无书可证。与南宋史崧发现的现存《灵枢》传本则不尽相同。至南宋绍兴二十五年(年),史崧半的家藏《灵枢》九卷八十一篇重新做了校正,扩展为二十四卷,同时附加音释,镂版刊行。

黄帝是开创中华民族文明的祖先。姓姬(或云公孙),生于轩辕之丘(河南新郑县西北),称轩辕氏。黄帝生而灵异。《史记》称其“以土德王,故号黄帝。”黄帝在位时间很久,国势强盛、政治安定、文化进步,有许多发明和制作,如文字、音乐、历数、宫室、舟车、衣裳和指南车等。相传尧、舜、禹、汤等均是他的后裔。

《黄帝内经》分《灵枢》、《素问》两部分,是中国最早的医学典籍,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其余三者为《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

中医学,养生学,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是一本综合性的医书,在黄老道家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经络学说”、“病因学说”“病机学说”、“病症”、“诊法”、“论治”及“养生学”、“运气学”等学说,从整体观上来论述医学,呈现了自然、生物、心理、社会“整体医学模式”(另据现代学者考证,认为今本中的黄老道家痕迹是隋唐时期的道士王冰窜入)。其基本素材来源于中国古人对生命现象的长期观察、大量的临床实践以及简单的解剖学知识。




转载请注明:http://www.ziqiangbuxi.net/zyzx/9867.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